十五中学探索“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新途径

2017-03-06 来源:海曙教育局

    为进一步拓宽中学和对口小学的合作渠道和范围,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合作成果共享,形成一个合作、互动、分享的教育协作、互助、发展组织,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联合广济中心小学世纪苑校区、华天小学、范桂馥小学、信谊小学四所对口小学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

    近日,十五中学实验校区吴凤副校长带领教务、德育部门老师分别来到四所小学开展“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讨活动。各校领导和老师针对学科课程的中小衔接问题、学生行为习惯等德育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形成了以下初步的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更紧密的沟通和活动,真正做一些有益于学生的实事,让他们迈好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

一、教研融合,构建中小衔接课程常态化

九年义务教育本是一家,中小学的教育有着共同的课程理念:即知能与情感并重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的课程文化观;面向生活实践的课程生态观。然而,由于中小学教材体系的差异和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模式不同让老师们在许多实际的教学问题上产生“误解”。比如:小学六年级只要求学生对负数有初步了解,而七年级则要求学生进行负数计算并应用,中间出现了“知识空白”。通过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老师们发现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都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

正如中医疗法一样,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容易多了,许多困惑也迎刃而解。因此,各校达成共识,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融合,彼此参与,更进一步了解各自的教学理念和侧重点。明媚的三月里,十五实验的老师将走进小学课堂,给六年级的孩子们带去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中小衔接课程,让他们提前感受初中课堂的模式和氛围。下一步,十五中将会有更多的老师带着更丰富的课程走入小学、走近初中,构建共同体内的中小衔接课程常态化。

二、德育融合,探索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化

缺失“德育”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一直以来,十五实验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平时的实践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落实落细品格教育。在此次的研讨活动中,各校的德育目标也不谋而合,大家纷纷表示: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跟踪记录随班就读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在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传承优良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六一儿童节,十五实验团委将组织部分优秀的少先队员回到母校,共同参与庆祝活动,同时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这一举措将增进共同体学校的交流和沟通,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连贯性,探索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性和创新化。

三、文化融合,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品牌化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当下,用文化引领学校特色与内涵发展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共同体的五所学校都努力践行着这一思想引领,并在学校特色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范桂馥小学的校园足球特色已成为国家级学校特色项目;广济中心小学的阳光少年六色花评价机制是区内少有的全面而综合的学生素质评定体系;华天小学以“健行”为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在跆拳道、田径方面有特长的优秀学生;信谊小学的校园则处处彰显了书法艺术的魅力,环境文化深深融入师生们的精神文化。而十五实验以“书香校园”为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经过探讨,各校间都找到了文化融合的关键点。在小学,我们随处可见漂流书吧,可见各校对阅读的重视。因此,初中语文将筛选阅读推荐书目,让小学高段的学生尽早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做到量的积累,从而达到质的突破。又如十五实验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男、女足球队在区内实力领先。基于范桂馥足球特色的力量,可以尝试打造中小衔接的足球拓展课题。类似阅读、足球的文化融合还可以有更多、更广、更全面的尝试和探索。

    教研融合,构建中小衔接课程常态化;德育融合,探索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化;文化融合,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品牌化。十五中将通过校际间资源的有效融合带领学校发展共同体稳中求进、内涵发展,为契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