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微共体”协同学习研讨会在海曙外国语学校举行

2017-04-05 来源:海曙教育局

    3月31日,宁海县科学教研员邵万亮老师、宁波大学林飞华教授和宁海县科学名师8人来到海曙外国语学校,开展初中科学“微共体”协同学习研讨活动。参加活动的还有宁大学员、宁海县名师带徒学员及苗子工程学员

    海曙外国语学校许文迪、俞姗杉、吴宝霞三位老师应用“微共体协同学习”中从独学、对学到群学,从基础性问题到挑战性问题层层递进的模式,分别带来了《太阳辐射能》、《阳光的组成》和《电磁铁的应用》三堂精彩的公开课。

    三节课后,先是主持人杨尧飞老师盛赞海外所采用的“微共体”协同学习及其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随后,邵万亮老师发言,他先向各方致谢并高度肯定了“微共体”协同学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同学的补充、质疑中不断得到完善、升华,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想法中获得许多灵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这也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所无法达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的快速成长。接着,邵老师对之前的三堂课做出了相应的点评,其中第二堂课《阳光的组成》的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各个活动,他认为可能与学生对光的色散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有关,同时邵老师也对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就第三堂课《电磁铁的应用》而言,授课的吴老师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更为充分,所以获得的冲击也就更大,邵老师认为还可以从应用情境出发,多多关注教学课件上的四要素,主题、情景、任务和结论。之后,市教研员刘东晖老师主要从了“‘微共体’协同学习与小组合作有什么区别”、“‘微共体’协同学习带给我们什么”和“对三堂课中‘微共体’协同学习的思考”三个方面对“微共体”协同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研讨活动中,海曙外国语学校庄孙江老师做了题为《初中科学微共体协同学习应用》的讲座,从教研组层面出发,结合具体课例和教学情境,详述了“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建构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五种微共体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薛瑞芬校长立足学校这个宏观层面,以《微共体协同学习分享解读研讨》为题,从“目标”、“方法”、“步骤”、“难点”、“收获”和“反思”六大方面对“微共体”协同学习做了全方位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