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外国语学校召开“潜力教师”协同教学总结表彰会

2017-05-31 来源:海曙教育局

    5月25日下午,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潜力教师协同教学总结表彰暨中小衔接研讨会隆重召开,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海曙区教研室主任楼浩尧、海曙区初中科学教研员朱红等专家和区内部分兄弟学校的领导与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研讨会上,中小学科学两位“潜力教师”进行了“微共体”协同教学展示。小学科学周佳甜老师在《分类和回收利用》一课中,让506班的孩子们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挖掘和修正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概念,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新认知。初中科学俞姗杉老师则带来了一堂实验课——《水是常用的溶剂》,用群学纠错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思想区分了溶液与浊液的区别。两位老师对于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有智慧、有深度、有温度,非常好地演绎了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学习课堂,对于协同学习的流程把握得非常到位,在每一个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先独学,再对学,再群学,方法指导落实到位,时机把握也恰到好处,深获专家和同行好评。

    展示课后,俞东副校长组织中小学科学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深度的协同教学暨中小衔接教学研讨。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了“如何平衡科学实验课课协同学习过程中的全程监控与适时指导?”等疑问,沈晓敏教授一一答疑解惑。随后,小学语老师兼班主任张璇分享了语文课堂实现有效的“微共体”学习及班级微共体建设的经验。

    教学展示及研讨环节之后,张文武副校长就本次“潜力教师”协同教学展评活动的背景、意图及收获做了简单小结,同时他提出下阶段学校研究的重点工作有以下三点:一是关注倾听与对话习惯的培养,全校上下达成共识,用好音量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二是根据研究成果,调整小组人数;三是关注挑战性问题的设计。小结过程中,穿插表彰了本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团队,27位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数学教研组、小学科学备课组、初中数学教研组、三年级年级组获得“最佳团队奖”。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立足该校“微共体”实践成果以及出现的困惑,对“挑战性课题” 的设计做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她还对“什么是学习课题”、“什么是好课题”、“好课题的要素”、“确立好课题的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不仅给老师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给老师们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至此,海曙外国语学校为期一个多月的“潜力教师”协同教学展评正式落下帷幕,56位青年教师通过笔试和课堂展评两个环节,将协同教学的有关理念进一步内化并付诸于实践。本次活动虽然主要面向教龄十年及以下的新生代青年教师,但是同备课组、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活动全程中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同心同向,及时地给予青年教师以团队的支撑,活动带来的连锁效应,让全校上下都全身心地浸润到协同教学的研究过程之中,效果良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