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外国语学校开展“微共体协同学习”专题研讨活动

2017-12-05 来源:海曙教育局

一学期一次大型的“微共体协同学习”研讨会已成为海曙外国语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个必备项目,也是该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抓手与载体。121,该校举行了魅力型教师“微共体协同学习”专题研讨活动。活动邀请了海曙区教研室主任楼浩尧、海曙区兄弟学校的同行们,还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沈晓敏教授前来指导。

本次活动共分为专家巡课、课堂展示及研讨指导三个环节展开。上午,全校课堂全方位开放,教授一行在校领导陪同下,进行全校巡课。教授仔细记录着她所看到的一切。尤其是当微共体进行讨论、交流时,她轻轻俯下身子,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分享交流。在小组进行汇报时,她驻足观察,面带微笑。老师们把自己对“微共体”协同学习的思考和感悟融入了教学实践中,学生们乐于思考、善于合作,整个课堂都充满着灵动的智慧。教授在课后频频称赞道:“老师们很棒,每一次来都有提升,学生们也让我感到惊讶,真的很棒!”

下午,小学部报告厅济济一堂,教学研讨氛围浓厚。首先开展的是“微共体协同学习”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教学引领者是来自社会教研组的朱红雁老师和小学语文教研组的金燕老师。第一节课由朱红雁老师执教《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单进行独学,了解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并在预学单上写下本课的关键词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学情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老师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挑战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证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科性和挑战性。在宁静的课堂中,同学们在同伴的启迪中认真研读教材,分辨史实与结论,有恍然大悟的欣喜,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自信,还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慰。在展示环节,微共体的展示引发了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思维的碰撞与交锋在温和的交流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展现了小雅士们谦卑的风范。第二节课由金燕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上,老师借微共体之力,增课堂教学之效。孩子们在倾听、回应、碰撞中学得乐趣横生。整堂课,老师开展了两次微共体协同学习,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在独学环节中,老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展开了静悄悄地学习。在组学、群学环节中,孩子们借助音量表,有序讨论,会倾听会思考,各抒己见,展开思维碰撞。课堂上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短暂的中场休息之后,紧接着进入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进行课后研讨和专家指导。两位执教者分别分享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三年来的实践和疑惑。两个学科教研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所思所想。社会学科从预学单与任务单的设计与应用、挑战性任务的设计、协同学习的时间把握等方面提出各自的见解。语文学科分别从微共体协同操作、关注微共体之间的交际和互动、课堂语言表达与思维的提升以及课堂观察这几个方面,围绕“高效、深入、习惯、把控”四个关键词,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对课堂微共体建设的感受与收获。

教授高度肯定了师生共同创建的静悄悄的课堂的魅力,认为这是海外多年的坚持所取得的令人可喜的成果。她援引华师大杨向东教授关于核心素养的观点,倡导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培养学生面对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更好地达成这一培养目标,一要学会创设真实的情境,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二是要开展协同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个体经验,利用生生对话扩大真实情境的可利用范围,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她立足课程资源开发和核心素养的达成角度,分享了小学四年级的社会课《瓷器》案例,鼓励老师们关注生活细节,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学生感兴趣,能够尽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与道德冲突的学习材料组织教学,提升学生兴趣与教学的有效性。

本次活动是海曙外国语学校继潜力型、活力型教师“微共体协同学习”教学研讨后启动的又一项专题校本研修项目,同时也启动了面向全体为期两学年的“微共体协同学习”过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