澥浦农民画社团

2018-05-27

澥浦农民画是澥浦镇民俗文化传承的一个项目,被列入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社区教育培训,中小学的特色课程开发,尤其是本镇小学的《海娃农民画》编印和课程开设、中学的农民画创作培育,澥浦农民画因其通俗而又生动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喜爱。

2011年,澥浦镇挖掘特色文化品牌,时任郑氏十七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的蒋勇,走访当地老人时得知了澥浦农民画,他辗转找到传承人高妮娥,邀请她入驻郑氏十七房景区担任农民画专职创作员,澥浦农民画开始重焕光彩。年底农民画社团形成,通过几年努力,骨干成员不断壮大。

2015年,澥浦镇在郑氏十七房景区建立农民画专业合作社,在景区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一间两层的仿古建筑约200平米作为基地,一楼为实践体验区及衍生品展示区,二楼为农民画作品展示区。蒋勇、高妮娥是合作社主要成员之一,澥浦农民画传承人高妮娥仍然担任农民画专职创作员,并承担对游客进行澥浦农民画历史以及作品讲解,同时提供农民画体验培训服务。合作社成为社团成员以及农民画爱好者交流、培训、传承,宣传推广的主要场所。

2018年6月,在成校的组织协调下和社团的帮助下,《澥浦农民画》教材编印成功,对于这一传统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帮助。

二、根据考评指标自评阐述

1、学习目标:澥浦农民画社团成员在社长的组织引领下,有计划地进行学习交流,不断创作,作品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评选活动,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冬至文化节、一带一路建设等党和政府工作多次开展主题活动,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努力为澥浦镇民俗文化小镇建设贡献每一位成员的力量。

2、组织管理:团队从2011年农民画社团成立时的几个人,经过几年的逐步发展,到目前已有骨干成员近30人,团队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实行以自我服务、自助学习、自主管理为主的“三自管理”模式,活动过程有记录,有照片留存,有时有微信推送,有媒体跟进。

3、学习活动:自2015年成立澥浦农民画专业合作社以来,学习活动更加常态化,每星期在汇源社区有培训提高活动,每周五天(包含星期六、星期日)在十七房景区有推介创作活动。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一些重大工作,开展主题活动,比如:廉政文化、渔文化、孝道文化,比如五水共治,比如喜迎十九大百名农民画爱好者共画《红船》、最美风景是文明等活动。活动模式多样,载体丰富,有广场活动,有冬至文化节农民画巡游队伍,有宁波图书馆专题展览,有对外交流,有农民画衍生品的制作等等。社团获取镇党委政府支持,镇里搭建平台,每年举办农民画创作大赛,选送优秀画作参加各类农民画大赛,采取以奖代补的运作机制,广泛开发创作资源,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创作热情。农民画的每一类主题活动,如农村环境整治、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几乎都与社会治理有关,不但社区居民反响良好,各级领导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如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在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上对澥浦农民画肯定,并与澥浦农民画骨干合影,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调研十七房村文化礼堂的农民画培训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邹大鸣在宁波市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参观澥浦农民画展区。

4、支持保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澥浦农民画社团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不但在十七房景区内提供200平米的固定用房,还提供每年大赛的奖励资金。成人学校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在有代表性的村、社区设立澥浦农民画培训点,并且投入资金开展澥浦农民画社区教育读本的编印工作。社团依托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协调澥浦中心学校成立农民画传承基地,协调澥浦中学成立澥浦农民画创作基地,共谋发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运作模式,在原有农民画作品出售的基础上,开发农民画衍生品,在十七房景区内设立专柜销售。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共同体有效运行。

5、社会影响:学习共同体成员创作的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主题活动,并获得丰厚荣誉,以非遗传承人高妮娥老师为主的创作团队创作热情高涨,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汇总分类,到宁波市图书馆、镇海区培菊图书馆等开展澥浦农民画画展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广泛的宣传,积极的培育和传承,居民学习热情得到提升,各级媒体时常配合活动跟踪报道,进一步加大宣传。逐渐形成了具有澥浦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澥浦镇民俗文化小镇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