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集士港成校集士乐学 文化养老

2018-11-03

                                            

集士港镇成人学校于2012年5月,在原宁波市鄞州区老年大学的帮助指导下,成立鄞州区老年大学集士港分校,率先在乡镇范围内进行规范化的老年教育工作。由于行政区划调整,2016年12月学校更名为海曙区集士港镇老年大学。学校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开设了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拉丁舞、二胡、越剧、烹饪、电脑等八个专业,共14个教学班,现有长班学员533人。老年大学创办至今,共毕业长班学员2215人。学校还有21个开设在行政村、社区的老年大学教学点,参与教学培训班级数45班,学员达1512人。

项目组织规范,活动多样。一是长班短训,讲座实践,四者结合。通过招收正式学员,组成长班教学,学制一年制,全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开设16次课程,每次课程学习3课时,全年共96课时,系统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训老年大学学员辅导老师,利用下设教学点设施开展二级培训,组织学员聆听专家讲座、参加公益爱心活动和才艺表演等。二是针对实际,讲求实效。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我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专业课教学,做到人人动手,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进行推送。老年大学学员的考核以实操为主,分优秀、良好、合格进行等级评定,并评选学习积极分子和工作积极分子,给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鼓励。三是提升内涵,注重品质。根据学员的需求导向,借鉴其他办学单位的经验,结合授课教师和专家建议,多方论证,自主开发了电脑初级、中级教材,二胡初级、中级、精选教材,烹饪教材等适合农村地区老年教育的教材,广受学员欢迎。根据农村老年人特点,积极引导,组织志趣相同的学员组建书法、越剧、舞蹈等社团组织,推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老年大学采用“三级管理,二级培训”方式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团队。近五年的探索实践,项目形成了鲜明的创新特色,体现在:构建了“校、办、村”老年教育合作办学联动机制;搭建了“区、镇、村”老年教育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形成了辐射力强,涵盖面广的新型办学形式;形成了“导生制”形式的师资孵化培育机制。

几年来,镇老年大学工作的开展,为高品质社团形成搭建了平台。在集士港镇翁家桥村逐渐形成了一个从老人到儿童的书法学习团体,翁家桥村因此获得“浙江省书法村”称号;参加越剧班的老年大学学员,组成了越剧社团,编排了越剧《田螺姑娘》,推动了“田螺姑娘”这个非遗项目省级申报工作。村、镇已规划兴建“田螺姑娘”文化传承基地,力争打造成集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特色项目;民间舞蹈“大头娃娃”培育了一批不同年龄的传承人,目前已成为宁波市非遗项目,录入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几年来,我们围绕老年教育展开了专题研究,硕果累累。与老年大学相关的实验项目《农村社区展开休闲娱乐辐射性培训的研究》被宁波市教育局列为二年期实验项目;关于农村地区老年教育的多篇论文在《中国社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此外,宁波市老年大学系统理论研讨会上,我校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乐学集士港”老年课堂荣获2017年度“宁波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