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城北成校“三江群星”导师工作室

2016-09-01



一、项目概述

针对区内市民学习团队发展松散、后劲不足的问题,2013年初,由鄞州区教育局(江东片)授牌、区社区学院组织成立了社团导师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坚持“开门办培训”与“上门送指导”相结合,一方面聘任“群众明星”做导师专门培训社团骨干,另一方面走进社区,定向扶持特色学习团队发展,推动社团骨干与特色社团共同发展。同时,工作室坚持培训和反哺协同推进,通过搭建平台,组织社团骨干开展各类反哺社会的志愿活动,提升工作室发展活力。全区市民学习团队逐步走向“一教十、十带百、百传千”的梯度发展模式,既优化了社团管理,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三年多来,工作室已经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10个,累计培育专业社团骨干一千多名,开展志愿服务三百多次,受教受益群众九万多人次。《中国教育报》、《宁波日报》头版、《东南商报》等媒体纷纷跟踪报道。2014年,导师工作室的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社区教育服务社会民生创新案例并公开出版,2016年9月,社团导师工作室获评2016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十大品牌项目,同时获评2016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二、主要目标

1.通过优先开展社团骨干培训,培育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学习社团骨队伍。

2.探索优化学习社团管理,着力克服社团发展师资缺乏、场地受限的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影响力的草根学习社团,全面提升社团发展活力。

3.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打造一支以社团骨干和特色社团为主体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学习团队的志愿孵化基地。

三、活动方式

(一)聘任“群众明星”,优先培训社团骨干

市民学习团队的活力在社区,具有坚实的地缘和群众基础。对此,江东挖掘了一批在社区居民中声望较高的“群众明星”担任工作室导师,如,越剧表演导师工作室邀请了原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著名越剧、京剧双栖演员、区戏剧家协会主席王莉芬老师;声乐导师工作室的导师是宁波市十大青年文化新星张满连老师;舞蹈导师工作室邀请了浙江省百位文化名人之一、两届群星奖金奖得主聂艳老师;太极导师工作室导师为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裁判,江东区武术协会会长方德定老师……。在“群众明星”的支持下,江东片区首批成立了6个社团导师工作室,面向全区三百多个市民学习团队开展骨干培训。

(二)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工作室志愿服务网络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网,开展工作室送教进社区。工作室在开展社团骨干培训的同时,还积极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团骨干的反哺和送教活动,带动社区学习团队建设。

二是整合企业资源网,培育工作室志愿服务基地。针对企业需求,2013年,由区社教办的牵头,社团导师工作室在江东区嘉和颐养院挂牌成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基地挂牌后,越剧、文史、声乐等社团导师工作室每年定期为那里的老人开展志愿送教活动三十余次,开辟了社团志愿服务新领域。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网,参加学习成果展赛活动。鼓励并引导各社团导师工作室“走出去”参加各类学习成果展赛,积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目前,声乐、舞蹈社团导师工作室已在各类大赛中荣获多类奖项26项,社会反响积极。

(三)导师上门送培训,定向扶持特色社团建设

除了开展常态化的社团骨干培训,导师工作室还走向社区送教“上门”,让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社团可以就近享受优质师资,提升专业水平。2016年起,在街道社区的积极响应下,江东联合7个街道,全面推出导师工作室上门送培训系列活动,工作室导师们定点定时走进社区,指导社区特色学习团队的发展,形成了“先骨干后社团”的服务模式,也扩大了导师工作室的受教受益的主体和范围。

(四)推进课程建设,多形式宣传工作室发展成果

将课程建设作为社团导师工作室常态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导师工作室的不同特色,推出了纸质课程与数字化微课程两大课程形式,灵活呈现各学习社团的教学成果。同时,通过组织特色课程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做好特色课程的应用推广。如,2015年,由声乐社团导师工作室自编的两门特色课程——《通用声乐读本》、《通用简谱乐理视唱读本》,不仅在工作室内部使用,还送到了奉化爱心小学,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江东区社区教育网上专门开辟的“特色课程”栏目,可以将舞蹈、太极等部分社团导师工作室的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

(五)强化管理考核,保障工作室规范化运作

一是分类管理制度。由于不同发展需要,社团导师工作室采取差异管理方式。其中,越剧、舞蹈、声乐等经常性活动的社团导师工作室,以学年为单位,课程预先安排,通过班长负责制,实行自我管理。摄影、篆刻等对学习场景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室,根据实际不定期活动,管理相对松散。

二是多元考核制度。建立了工作室-导师-骨干三级考核制度。其中,社团导师工作室采取以奖代补制,鼓励各导师工作室以“导师带学员”的形式参加各类比赛展示活动。对导师的考核,坚持不定期、多元化、多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员满意度、课程完整性、服务指导社区培训等内容,全面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水平。对学员的考核,通过社区、导师、学院三大主体,考核学员的学习和服务水平。

四、项目特色

社团导师工作室是推动区域学习团队发展的一项积极有益的探索,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团骨干与特色社团共同发展

社团导师工作室在发展中提出了“先骨干后社团”的发展模式,通过开门办培训,全面提升社团骨干的专业水平;通过上门送培训,定向指导扶持社区特色学习团队建设,从而使全区呈现出社团骨干和特色社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专业培训与志愿反哺合力推进

“骨干培训,社会受益”是导师工作室的突出特点。社团骨干通过导师工作室获得专业成长之后,需要以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回流反哺社区、反哺社会,为社区学习团队全面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深入推进作出贡献。在社团导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全区市民学习团队逐步走向“一教十、十带百、百传千”的分梯度发展模式,既推动了社团发展,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五、实施效果

(一)培育了一批专业性强的社团骨干,打造区域社团孵化基地

社团导师工作室从社团骨干抓起,通过开展常态化的社团骨干培训,提升社团骨干的专业水平。三年多来,社团导师工作室已辐射至声乐、舞蹈、越剧、摄影、篆刻、太极、文史、民乐等十大基础性学习社团,目前有社团骨干近千人(详见下表),全区社团骨干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同时,在社团导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工作室导师和社团骨干的专业素养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导师工作室日益成为区域学习社团“充电蓄能”的孵化基地。

表1:社团导师工作室发展规模变化情况

项目

2013

2014

2015

2016

导师工作室数量(个)

6

7

9

10

社团骨干培训人数(人)

185

246

483

778

 

 

 

(二)扩大了学习社团的辐射范围,全民终身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社团导师工作室秉承“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原则,通过为社团骨干搭建多种志愿服务平台,引导各社团导师工作室开展系列送教和反哺活动,将学习社团的活动领域从社区走向社会,从公园走向企业,社团活力得到全面激发。据统计,项目实施三年多来,社团导师工作室已走进社区、广场、公园、企业、学校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志愿送教四千多场,受教受益群众八万多人次,学习社团的辐射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详见下表)

表2:社团导师工作室志愿反哺数据表

 

年      项  目

志愿服务次数

受益人次

累计受益人次

2013

362

7989

7989

2014

1003

21012

29001

2015

1915

33157

62158

2016

1560

20214

960372

正如太极社团导师工作室的方德定导师所言:“在没有成立导师工作室之前,只有100多人跟着他学习打太极拳,现在有了工作室后,他可以对有一定基础的太极拳爱好者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去教更多的市民,使得受益面大增。”

(三)带动了特色学习社团的发展,打造了市民终身学习新品牌

在工作室导师和社团骨干的带动下,全区市民学习团队的规模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年多来,社团导师工作室已反哺社区基础学习社团198个,其中通过社团骨干带动新建基础社团48个,以街道为试点,重点扶持特色学习社团7个。同时,一批优质的、具有示范价值的学习团队开始涌现。如舞蹈社团导师工作室参加宁波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秧歌比赛荣获银奖,参加“东方杯民星擂台赛”舞蹈决赛斩获“金奖”并在2016年浙江卫视春晚节目中亮相;声乐社团导师工作室参加“我的中国心·美丽中国梦”区合唱大赛,斩获铜奖……。

全区学习社团形成了“基础-特色-优秀-示范”的分层发展模式,80多个社团由基础社团发展成为优秀学习型社团,三分之一的社区学习团队步入了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四)优化了学习社团管理,提升了社区教育贡献度

通过成立社团导师工作室,提出以骨干带社团,以培训促反哺,开门办培训与上门送培训相互结合,通过搭建各种社团的志愿服务平台,形成了以社团骨干为抓手,以业务培训和志愿反哺为平台,社团骨干和社团共同成长的社团发展新路,克服了社团建设中师资缺乏、场地受限的问题,学习团队的活力得到激发。同时,学习社团走进社区开展教育志愿服务,是优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为新形势下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找到了新出路。

社团导师工作室自2013年推出以来,《中国教育报》、《宁波日报》头版、《东南商报》、宁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此进行跟踪报道,社会影响力显著。

2014年底,江东区导师工作室的相关做法,入选浙江省《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集》(题目为《成立导师工作室 分层培训志愿者》)并公开出版发行,在省内外得到广泛宣传。

2016年6月,《以导师工作室模式推进学习社团发展的实验》被市教育局评为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并在全市社区教育项目现场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2016年9月,2016年9月,社团导师工作室获评2016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十大品牌项目,同时获评2016年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项目组成员撰写的3篇文章分别获得省、市社区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相关文章在《中国社区教育》、《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经过几年发展,社团导师工作室已成为江东社区教育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六、发展展望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多次提到要在社区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形势下,社团导师工作室将在三个方面加大着力:

一是培育群众领袖,通过社团骨干组织带动,提升社团自我发展的凝聚力。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学习社团优厚的群众基础和专业优势,提高社团在社区教育中的参与度。

三是培养参与意识,主动发挥好政府的桥梁作用,提升社团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力。以导师工作室为抓手,以更加规范的管理和更加开放的心态,逐步打造成为民间学习团队的孵化基地,发挥民间社团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