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掌起成人学校

2016-09-01

 夯基础  强实力  争创宁波市特色示范成人学校

                  慈溪市掌起镇成人学校   

近三年来,在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担当有为、实干为民”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创一流服务,办一流学校”目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求知·求健·求乐”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我镇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荣获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乡镇、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示范性成人学校、浙江省现代化成人学校、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宁波市高标准成人学校等。

一、做好领导参谋,搞好事业规划。

几年来,积极做好镇党委政府、教办参谋,把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列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写入列届镇党(人)代会报告中。制订实施了《掌起镇“十二五”(十三五)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等。每年召开全镇社区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研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及重大活动等,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面推进”的社区教育工作氛围。

二、落实教育经费,确保事业发展。

把社区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全镇人口3/年·人(含外来人口)和在编教师办公经费9600/年·人下拨,同时每年下拨专项培训经费,如“母亲素养工程”、“华龄乐学工程”、“新市民素质培训工程”、“家庭学习点报刊征订”、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等。还通过有偿培训等筹措教育经费等,确保教育培训正常开展。近三年来,市、镇财政下拨社区教育专项经费107万元,专项培训经费106万元和自筹经费194万元,人均达26元。

三、强化基地建设,完善教育网络。

㈠、强化镇学校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实力。

几年来,按照慈溪市教育局对社区教育 1211功能建设”的要求,通过政府拨款和学校创收,共投入500余万元用于学校校舍和设施改造,增添教学和办公等设备,现有两个校区,拥有报名厅1只,电子阅览室2只(图书1万册),电脑房2只(电脑100余台),多媒体教室7只,报告厅1只(可容纳200余人)、图书阅览室2只、文体活动室4只、篮球馆1只、双向视频教室1只等,中心内有数控实训室2只,外有农业实训基地1个等,学校设施、设备较完善,基本满足教育培训需求。

㈡、加强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他们更好更快发展。

学校制订了《教师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安排教师对口指导16所村民学校和11所企业职工学校办学工作,对薄弱村民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定期召开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工作会议,把村民学校工作列入镇政府对村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体系。所有学校办学规范,设施、设备齐全,教育经费保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丰富了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已成为我镇社区教育重要阵地和载体。

㈢、强化“三大学习共同体”建设,合力推进我镇社区教育工作。

1、“家庭学习点”做强做优。

近年来,共创建“家庭学习点”51家,布及全镇,“家庭学习点”有图书、报刊、及文体活动器材设备等。“学习点”学习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看书、阅报、下棋、打台球、聊天交流及文艺活动等,“家庭学习点”成为每个村人气最旺,村民休闲、学习、健身的好处去。任永江、施振义家庭学习点被评为慈溪市“十佳家庭学习点”。

2文体社团做大做精。

为了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自06年以来,依托民间文体组织,协同镇文化站积极开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先后成立了18个文体社团组织。并创建了掌起镇文化社团工作室,积极开展社团间交流、会员培训和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等,规范了社团工作,提升了社团档次。各社团活动经费由政府出一点,企业助一点,个人捐一点方式筹措,保证社团正常活动。他们创新作品,深入基层巡回演出,组织活动与比赛,寓教于乐,活跃在全镇的各个村落,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已成为掌起文化的主力军,深得村民的喜爱和好评。

3、任永江工作室建设大力推进。

近年来,加大投入,强化任永江工作室建设。开办彰河讲堂,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讲座;深入中小学校举办书法、篆刻培训班;开发社区教育读本《彰河笔谈说史》、《彰河笔谈说艺》等;开展社区教育课题《基于乡土文人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等。任永江被评为宁波市学习之星;“彰河讲堂”在宁波日报、《中国社区教育》杂志上报道。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团队。

几年来,学校重视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加强教师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法,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熟悉现代成人教育知识,具有较强组织协调、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能力的管理队伍。现有专职教师9人,专兼职管理员17人。聘请了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中小学教师、文化名人等68人为兼职教师。吸纳镇内的“爱心姐姐”、“掌起老娘舅”、“小墙热线”和文体社团等社会公益组织成员为志愿者,总数达562人。2014年被评为慈溪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五、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㈠、1+4“惠民工程”稳步实施。

近年来,协同镇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慈溪市全民读书月活动”、“母亲素养工程”、“华龄乐学工程”、“青少年校外素质工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等,参加培训居民年均达4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素养和生活质量。

㈡、学历教育有序开展

三年来,扎实开展“双证制”成人高中教育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民(企业职工)学校,解决工学矛盾,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共培训学员306人。积极与宁波教育学院、慈溪电大、宁波城市学院等合作办学,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班,共招收学员125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㈢、职业技能培训精心组织

1、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结合宁波市企业职工培训招投标项目和慈溪市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等,开展了数控车工、婴幼儿护理、CAD制图员、营养配餐员、班组长管理、电焊工、5S管理、制冷设备维修工等培训班,近三年来,共培训学员1368人,其中合格达1143人,合格率为83.6%,还结合企业特点,开展职工岗位、安全生产等教育培训,受到相关企业欢迎和好评。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

2、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送教下村(农场)、菜单式培训、常年开班等举措,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三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48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47人次;新型农民培训80人等。2011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优秀基地。

㈣、扫盲工作扎实推进

制订扫盲工作方案,全面实施扫盲工作,整合中小学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扫盲工作机制和教学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吸纳扫盲对象参与扫盲学习。三年来,共扫除文盲603人,并且完成了全部脱盲人员户籍信息更新工作。

六、深化教育内涵,提升服务能力。

㈠、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200712月,协助镇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镇的实施意见》,并根据我镇实际制订了《掌起镇学习型组织评估标准》,做到年初有创建工作计划,年终有创建工作总结、表彰。组织力量 ,做好指导评估工作,不断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近年来,全镇各村、有关事业单位、规模企业和社区居民家庭,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已有21个党组织、12个行政村、11家企业创建成各类学习型组织,其中国家级优秀学习型村居1个、优秀学习型企业1家,宁波市级优秀学习型社区2个、优秀学习型企业2家、学习之星2人等。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乡镇建设,2013年,我镇成为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乡镇。

㈡、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区域特色,做强做优社区教育。

1、开发数控车工培训项目,培养有技术农民,促进农民就业或再就业。

 ⑴、根据本镇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红火,车工需求量大状况,于2005年6月,创建了数控车工培训室,开展了培训工作。培训中实施了“随到随学、学会为止、推荐就业”培训策略,并为学员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学员认可。近三年来,共培训学员499人,获得技能资格证书402人,有80℅以上学员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为了更好地拓展数控培训项目,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展开研究。课题《成人学校“模块滚动”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二等奖。数控车工培训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培训项目,培训工作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慈溪日报等媒体上报道。

   (2)、依托学校数控车工实训室,扎实开展后备劳动力预备教育。近三年,毕业学员达89人,学员毕业后有95℅以上实现了就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8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后备劳动力预备教育优秀基地。

2、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彰显特色。

学校为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参与社会治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自2012年创建掌起镇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基地以来,我校与镇司法所密切配合,大力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专用教室,聘请授课教师有计划开展每月1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创建心理驿站,聘请心理教师和专职人员经常与矫正人员谈心、交流心得;利用学校师资和设施、设备,结合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等为矫正人员提供菜单式培训,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获得就业或再就业。至今共有214人参加了各类教育培训,其中,有45人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29人获得了再就业;协助镇司法所组织矫正人员开展每月1次的社会公益劳动,促使他们融入社会,改造自我;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了宁波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基于“教育·培训·就业”一条龙帮教的社区矫正实践与探索》实验工作,边实践边探索,取长补短,取得显著成效。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工作在宁波市社区教育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也在慈溪电视台、宁波司法报上进行了报道。2016年被评为慈溪市社区教育“十佳”培训项目。

㈢、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读本)建设。

近年来,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结合区域的人文、历史和产业特点,致力于社区课程的建设。开发了适用于青少年和新市民教育培训的《掌起寻踪》,适用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桃子栽培技术》,适用于企业职工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控车工技术》、《产妇护理》、《婴幼儿护理》5门课程;其中《掌起寻踪》、《桃子栽培技术》两门课程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自2011年以来,自行编写了适合不同人群阅读的《红色古窑》、《健康小知识》、《礼仪与生活》、《掌起老话故事》等11本社区教育读本,摄制了《考试心态调节》、《老滕讲坛》、《植根沃土淀奇葩》、《水蜜桃嫁接技术》等12个视频资源,其中《植根沃土淀奇葩》获宁波市终身学习优秀视频资源,《水蜜桃嫁接技术》、《EXCEL中带有字母和数字的数据自动填充办法》分别获宁波市社区教育微课评比二等奖。凸显了本土化特征,实现社区教育学有所教、教有所本。

     ㈣、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

近三年来,不断提升了教师工作水平,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学校教科研工作常抓不懈,稳步推进。2014年结合老年教育工作,开展了《乡镇老年大学小组化运行的实践与探索》;2015年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了宁波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基于“教育·培训·就业”一条龙帮教的社区矫正实践与研究》实验研究,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宁波市系优秀实验项目;2016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慈溪实验项目:依托“兰基地”打造“兰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课题《让升学“无门”者就业“有路”》获第六届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二等奖,《基于教育·培训·就业相融合的社区矫正实验》获2016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研成果三等奖,《“三环一核”农业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基于乡土文人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获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至今有15篇论文在宁波市级及以上获奖, 6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