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蛟川成校

2018-09-01

立足当地  服务社会  示范引领

镇海区蛟川成校

 

一、蛟川街道和学校基本情况

蛟川街道位于镇海老城区西郊,2001年9月由原城关镇分离出来,2006年9月与浙江省镇海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辖区总面积36.8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个社区,常住人口4.06万,外来务工人员8万余人,工业企业600余家。辖区交通便利,宁镇路、镇骆路、舟山跨海大桥、地铁2号线、绕城高速贯穿整个区域,驻有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镇海发电厂、中石化第三建筑公司等全国特大型企业和各部、省、市属重点工程项目。

近年来,蛟川街道按照“依托大工程、促进大开发、融入大城市、建设大蛟川”的工作思路,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城市化建设为主旋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不断夯实“实力蛟川”“文化蛟川”的各项基础,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镇海蛟川成校2002年成立(前身为镇海城关镇成校,成立于1994年。2002年镇海行政区域调整,更名至今)。2014年在镇海区教育局和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将学校迁址办学纳入议事日程并正式实施,学校自筹资金近130万元用于校园装修和设施设备增添,2015年3月正式迁址镇海经济开发区东信路257号,校舍面积近3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是一所镇海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乡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隶属于镇海区教育局和蛟川街道政府的双重领导,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蛟川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中共蛟川街道党校、蛟川社区教育中心、蛟川街道老年大学等)。

建校以来,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为宗旨,坚持走面向社会办学的路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党员干部教育、市(村)民教育培训等,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不断延伸,教育培训的项目不断拓展,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建立起了开放、高效、灵活的教育培训体系,为新农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氛围营造作出了贡献。

\"学校新校区外景.jpg\"/

二、学校近几年取得的荣誉

2009年3月,被评为省一级乡镇成校;2009年6月,被评为浙江省基层党校示范点;2010年10月,获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11年度—2016年度连续获镇海区学校安全管理先进集体;2010年度—2014年度连续获镇海区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先进集体;2012年2月,获2011年度镇海区档案管理先进集体,并达到市二级标准;2013年1月,获浙江省标准化成校;2013年12月,获宁波市优秀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 2014年1月,获镇海区教育系统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起,有5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市级立项、17个实验项目区级立项;2014年有1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教育优秀品牌项目;2015年10月,获宁波市高标准成人学校;2016年1月,获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2016年12月,获全国优秀农村学习街道;2017年6月,学校获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单位;2017年12月,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具体见附件)

三、创建宁波市示范成人学校工作汇报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学校组织建设

1.把成教社教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历届蛟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十分重视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工作,将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其列入社区发展、社区建设和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中。近年来,街道相继出台了《蛟川街道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蛟川街道城乡社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蛟川街道关于认真做好2013—2015年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蛟川街道志愿者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蛟川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蛟川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考核办法》等文件,由于认识到位、目标明确、举措扎实,促进了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

2.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学校组织管理工作,我们相继成立了蛟川街道党校(成校)及蛟川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由街道党群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亲自担任校务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校、成校发展建设等问题。街道下属12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由村(社区)书记为校长的市民学校,并确定一名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成人学校主管、街道相关部门配合、社区(村)自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教育网络。2012年起由我们成校牵头每季度定期召开社区教育联络员例会制度,在工作例会上,我们通过纵向交流工作、横向数据比对的形式和点上突破、面上普及的原则来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10年被宁波市教育局评定为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016年被中成协评定为全国优秀农村学习型街道,2017年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3个社区获全国优秀农村学习型社区。

3.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镇海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蛟川街道社区教育发展规划为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功能、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从学校概况、办学条件、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明确了今后三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制定了努力目标。在制度建设上,学校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教学,学校各项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月定期召开教师工作例会,讨论安排月度工作安排,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校内教师一岗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氛围浓郁,由于成校工作的特殊性,为方便学员教育培训,学校开启“夜学模式”和“周末学段”,《今日镇海》、《镇海终身教育》、《镇海教育新闻》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学校的做法。

\"“书香蛟川”全民读书节暨终身教育学习周活动.jpg\"/

(二)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加强学校基地建设

1、阵地建设有保障。2014年是学校迎来改善办学条件的关键一年,在教育局和街道党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将学校迁址办学列入议事日程并得以正式实施,学校也投入近130万元对校园进行装修和设施增添,于2015年3月正式迁入新址。目前,校园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单门独院。

2、教学设施有保障。学校建有咨询服务大厅、54座专用机房、配有生活类和技能类实训工场5个(面点(烹饪)制作室、数控培训操作室、茶艺培训室、书画室和创业孵化基地)、120座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5间、拥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和开放式电子阅览区,全年订有各种报刊杂志近30种。同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

3、数字化学习有载体。近年来,学校能充分利用镇海社区教育网、学校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城乡大课堂等平台,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通过开展终身教育学习周和“知汇蛟川”公益讲座引导市民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每年开设公益讲座2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居民的业余生活和文化需求。学校和街道分别出台《关于核发公益讲座、技能培训等补助费的通知》、《蛟川街道(镇海经济开发区)宣传工作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每季度对讲座开设情况和信息报道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极大地调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每年有多人次获镇海区“十佳”数字化学习之星、数字化学习积极分子和优秀信息报道员。2012年起,学校充分利用镇海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点单式碎片化的学习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学习热情和兴趣,2013年有2位市民获区数字化“十佳”学习之星,2014年有4人获区“十佳”学习之星,10人获数字化学习积极分子,2015年有1人获宁波市百姓学习之星,2016年、2017年分别有10人获镇海区百姓学习之星。连续多年有多人次获区级社区教育优秀通讯员,其中连续2年囊括全部一等奖。学校建有独立的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提供免费无线网络(WIF)。

(三)专兼结合、志愿者补充,强化学校队伍建设

1、专职教师敬业爱岗。在管理上,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有专任教职员工6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队伍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教学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每年学校积极鼓励并全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参训率达100%。

2、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根据学校业务开展发展情况,通过考核聘请21名同志担任学历教育兼职教师,聘请35名同志担任职业技能培训兼职教师,聘请12名教师为扫盲教育校外辅导员;同时聘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内热心公益的人员为社区教育志愿者,街道机关及下属村(社区)共组建了75支红立方志愿服务队,注册成员达2533人,“红立方”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初现。为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制订出台了《蛟川街道城乡社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以提高社工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提高社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结合“精业务、强素质、展风采”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演讲、征文和社工实务操作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也相应出台了《蛟川街道村民学校考核细则》、《蛟川街道社区教育管理员考核细则》等制度,每年根据工作重点,相继组织开展了以“感悟”为主题的社工征文、演讲、项目策划比赛和“以打造全能社工为目标”的业务知识竞赛,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学校凭多年的办学经验,使得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已相对稳定,成为我校不可缺少的师资库。

3信息宣传队伍得力。学校一直以来重视信息队伍建设,拥有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负责的信息员队伍,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理念、实践、成果等宣传工作,每年举办富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建有运作正常、内容充实的学校网站;各类宣传信息报道工作扎实,学校每年在区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的专题信息报道都有几十篇。连续多年有多人次获区级社区教育优秀通讯员,其中连续2年囊括全部一等奖。

(四)合理设置、严格管理,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1、经费保障有力。学校设有独立账户,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健全,能严格执行教育局和街道财政所财务要求,自觉接受相关部门财务审计。街道除每年安排22.3万元成人教育日常办学工作经费外,每年还在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扫盲教育和党员教育、校园建设等方面核拨成教经费,2015年-2017年累计核拨各类教育经费近100余万元,人均超3元。近年来,学校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社会效益和事业收入稳步提高,教学设施逐年改善,2014年学校投入近130余万元用于改善校园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增添。多渠道筹措经费,教育、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每年均有一定经费支持奖励学校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辖区内有多家企业出资参与培训活动或为学校技能培训免费提供教学场地、设施。

2、制度建设加强。在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和社区教育联络员管理办法,街道办事处还出台了《蛟川街道社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蛟川街道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等文件,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们还先后举行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实务大赛、社区教育工作者论坛、社区教育优秀通讯员评比等活动。为发挥一些基层市民学习社团在社区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还积极组织优秀社团组织参加区级各项评比活动。到目前,共有3批次14个社团组织被评为镇海区优秀社团组织,3个社区获全国优秀农村学习型社区,1个社区获宁波市优秀学习型社区,4个社区获镇海区社区教育品牌社区。为了促进并推动街道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街道社教委每年对各村(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对社区教育的各类先进进行表彰和奖励。

3、档案管理完善。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学校形成了“人人都是档案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分类建档,内容祥实,2012年学校档案管理达市二级标准,被评为镇海区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目前,学校所有档案已经全部数字化加工完毕,实现数字化管理,实现数字化成果71.6GB。以高分顺利通过省三级认定。

(五)搭建平台、加强宣传,扩大教育参与广度

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全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提高居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近几年,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服务对象。学校先后获浙江省标准化成校、宁波市高标准成人学校、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宁波市优秀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全国优秀农村学习型街道、镇海区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建有校内3个和校外5个实训基地。

1、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市民文化教育讲座

为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我们自2012年组建了“知汇蛟川”公益培训运行平台,各类讲座开设实现“网上预报—线上审核—线下组织—资料归档—经费补助”工作流程。利用市文化百科大讲堂、市、区社区教育讲师团资源优势,为广大村民、企业职工组织开展形势教育、劳动法规、健康知识、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心理健康、养生保健、文化休闲和普网知识等各层次、多内容、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近三年知汇蛟川就开出了各类公益性讲座6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近4万余人次,近三年辖区内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成员均达60%以上,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协助组织好各类社会组织,引导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使区域内社区教育得到蓬勃发展。运行中坚持服务定位公益化、内容安排大众化、活动开展规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几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运行形式规范、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教育品牌。

\"养生健康知识讲座.jpg\"/

2、积极培育,引导社团组织参与活动

为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加强群众文体团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学校在各村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加以引导、组织管理,目前已涌现出锣鼓队、舞龙队、书画社、剪纸坊等70余个非正规社团组织,有2000余人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各村社区。同时为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校在街道文化中心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为他们参与区内外各类大型活动演出搭建平台。近年来,学校着力加强品质提升,积极推动“一校一品”与“一社一品”建设,到目前已有3批次14个社团组织被评为镇海区优秀社团组织,学校开设的班组管理、生活技能、电工、数控项目等培训已实现常态化运作,锐蓝青工培训获宁波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3、积极宣传,开展教育惠民工作

为落实成人高中“双证制”和扫盲教育的惠民利民政策,学校自2010年开设成人高中“双证制”教育培训班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政府的惠民政策,注册人数逐年提升,大大超过区教育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到目前已累计招生近1400人,已毕业1040人。

学校重视老年教育工作。2016年学校挂牌浙江开放大学镇海学院蛟川分校后,本着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在相关村社设立教学点,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就近学习、交流。2018年在前期运行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蛟川街道老年大学,调整功能教室布局,目前在学校本部开设有烹饪、计算机、书画、舞蹈、越剧教唱5个老年教育实体班,有学员近200余人;在校外设立教学点5个,开设班级7个,学员160余人。2017年还专门组织开展老年人才艺展示征集活动,老年朋友参与热情高,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每年还根据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开展扫盲、智能手机普及和农村劳动预备力、市民职业体验等培训项目。

(六)理论实践、项目支撑,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我们在日常教育培训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近年来,学校在企业职工教育、残疾人教育培训、农业培训、老年人教育、市民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与总结。2013年-2017年学校及各社区共有27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市、区立项;有10多篇教学管理论文在市、区获奖;有6个微课程资源在全国、市、区获奖;2013年参与的农民培训课题获宁波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分层培训指导,推进企业员工技能素养提升》入选《我们在拓展中》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依托“社区大课堂”打造社区教育品牌的实践与探索》获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品牌项目三等奖;2016“教学”相长 “产训”互动——镇海蛟川残疾人教育培训》获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2017年《锐蓝青工培训》获宁波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2017年,学校撰写的老年教育调研报告获宁波市一等奖;2017年《“阳光增能”,助力边缘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实践》的项目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还根据市民学习需求,积极编印相关的校本教材用于成人教育培训和市民学习。有专为老年人计算机普及培训的《电脑知识读本》、有普及健康饮食的《居民健康饮食指南》读本、有普及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金亚妮剪纸知识读本》、有丰富生活的《新手钓鱼知识读本》等等,录制10个市民教育微课程,其中1个获全国二等奖、1个获宁波市一等奖。

在学校做好自身内涵发展、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引导各村(市)民学校立特色、创品牌,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帮护作用。银凤社区、俞范社区、临江社区获全国学习型社区;临江社区获宁波市优秀学习型社区;俞范社区、临江社区、银凤社区、石塘下村通过创建分别获镇海区第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有6个村(社区)开展了16个市、区立项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各村(社区)组建有近70个居民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其中有14个获镇海区优秀社团组织。

(七)加强培训、创建特色,推进学校品牌建设

1、企业职工培训。针对我街道工业企业多的优势,学校将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学校获浙江省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宁波市优秀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镇海区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等。

(1)技术人才高技能培养。为促进企业人才储备,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技术骨干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能力,学校率先在我区开设高级工以上培训项目,工种涉及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数控车工高级工;企业培训师高级工;采购师高级工。至目前已开设10个班次,培训326人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在80%左右。基于学校良好的教学培训质量,培训学员已突破本街道区域的企业职工,尤其是2016年组织开展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班(国家职业资格最高等级),在全大市成校中也是首家,得到了区人社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

(2)一线职工技能岗位培训。学校通过走村入企等多种形式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企业能力,每年推出5-6个工种免费为企业培训一线职工,如为金慰电子、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等组织的电子设备装接工,为金丰公司、陆霖公司等组织的起重机械操作,为大安化学公司组织的计算机操作,为华润万家超市组织的营业员培训,为富伟精密公司组织的数控车工培训、采购师培训,为力安建筑公司组织的建筑工种培训,为昊业机械公司组织机械制图培训等。2015年学校在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锐蓝青工素养提升培训项目,为在我区工作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推出商务礼仪、厚德镇海、健康保健、自护急救、办公应用等系列讲座。近年来,学校先后为相关企业累计培训一线员工2000余人次,校企合作态势良好,并在相关企业建立了校外专业实训基地5个。

\"20150415锐蓝青工培训启动仪式.jpg\"/

(3)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执行力(特别是企业车间班组管理人员)是企业有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在严格按照市局要求做好中标项目的培训组织,将精准服务企业作为学校服务企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企业要什么教什么,企业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落地课程,相继为LG甬兴化工、石化建安、新美心食品等公司组织的近10期班组管理、人际关系等培训辅导。

\"车间与班组培训(达克轴承公司员工)_meitu_5.jpg\"/

(4)锐蓝导师工作室。学校自2011年开展维修电工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后,已累计有200人次左右取得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学员大多是企事业单位中的业务和技术骨干,为企业的技术改造、QC公关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的技术援助和帮扶。在调研供需基础上,学校实施了锐蓝众扶行动项目,通过招募一批热心公益有技术特长的志愿者组建锐蓝导师工作室,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帮护。《锐蓝青工培训》获宁波市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5)开展技能竞赛。为培育、挖掘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近年来,学校积极配合区人社、街道职能部门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比武活动,由学校推荐选送的学员在区级比武中连续3年获团体一等奖。

2、弱势群体帮护。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社区矫正人员、部队官兵和残疾人等教育工作,是成人学校全面参与社会治理的形势召唤。

(1)老年人教育。目前我街道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566名,占街道总人口的25.1%,随着辖区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高,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一是街道层面积极实施养老民生工程。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举办“蛟川走书·唱响蛟川”系列活动 ;“蛟川大舞台”年度活动,并启动“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年全民终身学习周期间,举办老年人教育征文活动,有多篇征文在市级获奖。三是利用社区教育网络,近年来学校通过“知汇蛟川”公益讲座和老年电大教育平台,举办老年保健知识、文体活动、网络知识等讲座和活动,年受教育近4500人次,占街道老年人的42.5%。四是为满足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2017年学校组建了蛟川街道老年大学,在学校本部开设5个老年教育实体班;同时本着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在相关村社设立教学点,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就近学习、交流。2015年学校申报的《构建“学、乐、助、养”四位一体 “银发朋友圈”的实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获重点立项,通过该项目的组织实施来带动、推动辖区内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五是由学校层面聘请市区讲师团成员赴各村社作巡回讲座。《宁波弱势群体社区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一文发表在《宁波成教科研》2017年第1期。

(2)社区矫正人员。学校2015年成立了社区矫正人员培训基地,开展学院式社区矫正教育培训活动,是学校主动参加社会治理的有效尝试。通过搭建平台、组建队伍、落实规定、实施帮扶等四个方面助力开展“学院式”社区矫正人员帮护工作,采用定期组织法律知识普及、社区公益劳动改造、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有效改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难以形成规模的状况,有效改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悔罪自新意识,有效提高了成人学校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街道社区教育机构助力教育帮扶社区矫正人员的实践》一文刊登在《社区教育研究》杂志上(2016年第4期)。2017年组织了一期矫正人员全员参加的职业技能集中培训。

\"20150807蛟川街道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开班仪式在蛟川成校举行_meitu_6.jpg\"/

3)特殊人群教育。2012年、2014年、2016年,学校分别为镇海武警中队近100名即将退伍官兵培训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通过培训学习,在他们离开奉献青春的“第二故乡”前取得了劳动技能资格证书,为尽快融入社会,谋求职业多了一份技能。2012年起,学校相继为近100余位肢残的残疾人开设面点制作、淘宝网创业培训、插花、花卉种植养护等专项技能培训,为他们自谋职业搭建平台。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面向残障人士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实验》的理论研究。《“阳光增能”:助力边缘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实践》的项目研究,被立项为中成协“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基础上,获第十一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180513学校组织困境母亲西式面点职业体验.jpg\"/

对照条件,我们将以申报创建宁波市示范成人学校为契机,大力宣传《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发挥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居民的办学功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