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墅社区:打好文化礼堂“组合拳”

2020-11-20

书墨飘香、舞姿翩翩、葫芦丝悠扬,伴随着阵阵欢笑……每天,小港街道谢墅文化礼堂里总是一番热闹景象。自谢墅文化礼堂于2014年10月落成并正式开放后,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片空白”到“文化枢纽”,正是因为有着一套“建、管、用、育”四位一体的文化礼堂“组合拳”,谢墅文化礼堂成为了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真正成为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地标、精神家园”。

由于本区域有大量的外来少数民族同胞,因此结合区域特色,谢墅文化礼堂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对照标准让其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时也要源源不断迸发出民族团结正能量。以“四窗三室两堂一廊半角”为主要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窗、室、堂、廊、角等多种展陈作用,融合了乡情风味和现代元素。其中“四窗”图文并茂展示了区域各村的村史村情、崇德尚贤、乡风民俗、美好家园四大版块;“三室”是指棉文化陈列室、剪纸室和图书室;“两堂”是指文化礼堂和浃江讲堂;“一廊”是以“爱、美、乐、学”为主题的社区文化展示;“半角”是利用楼梯平台搭建的“少数民族知识角”。此外,开辟“民族融和馆”, 通过“大地飞歌”展现各族文艺特点、“我们的节日”展示民族风俗、“56工坊”体验各族传统手工技艺...... 唤起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逐渐将其打造为各族文化“微景观”的大集合,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平

谢墅文化礼堂之所以能成为村民的聚集地、议事厅、娱乐馆、求学堂,是因为文化礼堂建设兼有政府“公办”、群众“自办”、社会“筹办”等多重特性,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办大事。近年来,谢墅文化礼堂认真对照评定标准,主动抓好做好礼堂的完善提升和动态考评制度,用好考核指挥棒。同时健全文化礼堂典型引领制度,主动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评选活动,创设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品牌,培育先进典型。以“1+1+N”(一名礼堂兼职管理员+一名乡贤+N名志愿者)的管理模式,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运作服务,积极吸纳村干部、乡贤、文化能人、创业成功人士等参与,引导鼓励各村老年协会和由高校学生、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加入其中。

谢墅文化礼堂启用至今,不断挖掘草根人才,组建了文化礼堂宣讲队伍和文体队伍。文化礼堂的运作,做到“门常开、灯常亮、人常来”,今年举办各类活动、培训、讲座、会议等百余次,目前已有谢墅戏曲大舞台、“小康农家”果蔬集市、民族之夜、耕农书社、樱花节等区域特色品牌,使之逐渐成为新老村民乐之爱之的“精神家园”——区域群众不仅可以在礼堂里交流知识、切磋技艺,还可以将制作虎头鞋、“擂青团”、做灰汁团等传统手艺的“绝活”与新老村民分享,更有民族刺绣等文化进行交流,PK民族技艺。用活文化礼堂,提高文化礼堂使用率。同时,文化礼堂成为了展示本区域特色亮点的窗口,如围绕外来少数民族同胞,开展了民族联谊、民族教育、文化共享等活动;围绕村史人物,引导区域各村重视村落特色文化,如结合区域内新棉村曾经闻名遐迩的植棉历史,通过“棉文化陈列室”展示了新棉村由传统植棉为主向现代农业转变历程,以传统文化新体验来唤起村民对家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