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汀村有544户,总人口1675人,为了充分挖掘小汀村的优秀历史文化,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011年8月由几位老人牵头成立小汀村文体俱乐部。下设戏迷演唱组、舞蹈组、狮子班、书画雕刻组、桐柏讲堂等,共有成员75人。

宁海县黄坛群艺文化俱乐部前身为黄坛演唱队成立于2015年9月,2016年5月16日在县民政局、县文广局正式注册为“宁海县黄坛群艺文化俱乐部”。法定代表人:严久望;办公地址:黄坛影剧院;现有成员32人。俱乐部2017年被县文广局评为一星级团队。 俱乐部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500㎡,配备戏曲表演所需要的各种常规乐器。俱乐部活动经费充足,截止2017年6月净资产达10.5万。上级部门提供的扶持费用、社会各界的赞助费用,都不作为个人分配,全部用于团队建设与发展。俱乐部严格遵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理》有关规定,章程符合规定要求,法人按章程规定产生,严格执行重大活动报告制度。

西店镇企业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由规上企业高管组成,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学术型的民间社会组织,有独立的法人和完善的组织机构。目前,俱乐部有会员企业50余家,会员108人。西店成校搭建企业职业经理人俱乐部这个校企合作平台,持续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组织内部资深企业高管,成立“企业管理服务小组”,义务为各小微企业开展企业管理指导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企业现场“把脉”,并驻厂“对症下药”,切实有效的帮助一批企业解决了管理中的一些“顽疾”,得到了受助企业的一致好评,抱团发展了当地企业;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各企业相互提供和帮助解决各种生产和管理上的难题;定期组织企业外出参观考察活动。

宁海跃龙诗社

2017-09-12

宁海跃龙诗社成立于1980年8月,是继杭州西湖诗社成立后不久,浙江第二家诗社,位于宁海县徐霞客大道38号,交通便利,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诗社工作卓有成效。1986年,诗社成为县文联所属文艺协会,2005年,加入县政协之友社。2013年,诗社顺利换届,汪超英接过老社长张晓邦的大旗。多年来,诗社在县政协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下,在县有关领导及各届朋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诗友的共同努力下,诗词队伍不断壮大,诗词创作日益繁荣,诗社影响逐渐广泛,诗教工作成效明显,从而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振兴地方诗坛等各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红枫越剧团队

2018-05-27

 红枫越剧团创建于2009年5月,团址座落在西门街道胜丰路125号(胜丰东苑2号三楼,活动面积80平方米)。自建团近八年来在西门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已有团员42名,均来自本街道各社区居民越剧爱好者,热心于群众文化生活。她们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而自发组成,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促进成员自主快乐学习,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在社区有相当影响力,深受社区群众

姚剧(姚北滩簧)是宁波市第二大地方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因其取材民间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长期以来为浙东地区广大农村观众所喜闻乐见,广为传唱。坎墩街道作为姚剧发祥地之一,姚剧文化深入民心,群众基础深厚,民间有言:“十里长街书上有,人人滩簧唱出口。”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戏曲文化资源基础上,于1991年成立了姚剧社团,以传承和发扬姚剧文化为已任。

鄞州区五乡镇地处宁波市东部近郊,经济发展走在全区前列,也是群众文化比较繁荣的乡镇。五乡镇成人学校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发现在辖区群众中有自发习武健身的人群,邵国华校长又是鄞州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邱隘镇武术协会会长,习武30余年。以此为契机,学校将社区武术教育作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抓手,开展大众化武术普及活动。2014年5月在邱隘镇武术团队为基础与五乡镇武术团队共同组建了“宁东健身武术社团”,开展

怡江文学社

2018-05-27

地处孔浦街道北边的怡江社区,由怡江新村与怡江春色两部分组成,总体上是一个老小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既有宁大高知,更多的是中下层普罗大众。为了提高小区居民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力度,提升社区群众满意度,怡江社区在市、区和街道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共建单位的密切配合,于2014年10月成立了一个集文学艺术、修身养性、网络宣传与公益服务为一体的文学团队---怡江文学社。

东钱湖社区教育学院重视老年社团建设。自2011年成立东钱湖社区老年大学以来,学校积极筹划创建社区老年精品社团,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带动东钱湖文化养老的发展。2014年7月,东钱湖社区教育学院霞光艺术团成立,如今已经成立快四周年了。四年间,东钱湖镇社区教育学院霞光艺术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霞光艺术团的艺技不断增长,作用不断发挥,成果不断显著,知名度不断提高。2004年,东

花堂村自古以来就有行会、舞狮、打车灯等习俗,逢年过节都会走村串巷进行民俗表演,深受欢迎。为了充分挖掘花堂村的优秀民俗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05年10月成立花堂民俗文化艺术俱乐部。下设戏曲组、舞蹈组、舞狮组、舞龙组、道情组、腰鼓组、快板组、船灯组和马灯组以及后场、舞台、音控等,共有成员55人。购置了移动舞台、音响、服装道具等演出设施。俱乐部以“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民俗文化、丰富群众业余文

澥浦农民画是澥浦镇民俗文化传承的一个项目,被列入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社区教育培训,中小学的特色课程开发,尤其是本镇小学的《海娃农民画》编印和课程开设、中学的农民画创作培育,澥浦农民画因其通俗而又生动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喜爱。2011年,澥浦镇挖掘特色文化品牌,时任郑氏十七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文化研究室副主任的蒋勇,走访当地老人时得知了澥浦农民画,他辗转找到传承人高妮娥,邀请她入驻郑

青峙“工匠学堂”位于青峙工业园区内,该园区是一个纯工业园区,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有企业87家。其中“百亿工程”企业3家、危化企业12家,2017年工业产值近400亿,共有企业职工2万余人。园区内涉及化工行业,紧固件行业,铸造行业,物流运输等领域。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园区企业也希望能够搭建高品质、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