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梅山成校:走进<山海经>—在神话中触摸文明的温度
2025-06-11 来源:北仑梅山成校
6月11日,在今天的文化知识学习课上,梅山成校为彩梅之家托养人员“打开了”一扇通往上古世界的大门。当老师娓娓讲述《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时,那些荒诞却炽热的想象,像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眼前铺展,让残疾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源头的蓬勃生命力。
“盘古开天地”打开了世界之门。“混沌如大鸡蛋,盘古沉睡一万八千年”,这样的设定乍听离奇,却藏着古人对世界起源最朴素的猜想。当盘古“执斧劈混沌,顶天立地撑万年”,最终“气成风云、目化日月、血汇江海”。这哪里只是一个神话?分明是先民对“奉献”二字最极致的诠释——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相信,哪怕是开天辟地的壮举,最终也会化作滋养人间的平凡万物。
女娲用温柔的力量,捏黄土造人,甩藤条化民,用泥土的温热赋予世界生机;又“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立极”,在天地崩塌时撑起一片希望。老师提到“全世界‘妈妈’的发音相近”,那一刻忽然觉得,女娲的形象早已超越了神话人物,她更像所有温柔而坚韧的母亲化身——既能创造生命,也能在危机时为孩子遮风挡雨。这种对“人”的珍视,让上古神话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些故事里,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更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倔强。面对自然的浩瀚、命运的无常,人类从未屈服。神话从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血脉里,在每一个“敢想敢为”的瞬间,在每一份“生生不息”的希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