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系列报道】儿童即可能性

2014-09-09 来源:北仑教育局

  一、德育方面:立德树人   似兰斯馨   馨香致远——致力于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她从教25年,担任班主任15年,把自己所有的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放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满腔的热情点燃学生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学生打开神秘的科学大门,用踏实的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增光着色。所带班级的学生都展现出了美好的心灵,优良的品德,良好的习惯和优异的成绩,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先进班级,自己也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由于上级领导的信任,担任管理工作期间,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地位,尤其是2008年成为校长以后,率先提出了学校的理念文化——可能性教育,凭借着“阳光城”综合实践的创新模式运转的这个载体,让淮河小学这个年轻而又先天不足的学校开始了它艰难却是不断创新的旅途,在实践和研究中频频收获教育的成功和成就感,维系可以坚定而毫不犹豫地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里,一切皆有可能!

  1.打造淮河教师文化共同体

  为充分发挥每个部门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打造淮河教师文化共同体,郑巍巍校长带领老师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淮小教师文化共同体系列活动(“德馨园”教师精神营养套餐),内容分九大块:一、文化论坛。学校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主题征文和论坛活动;二、文化阅读。老师每月读一本好书,记五张读书卡片活动和师生共读名人专著进行沙龙论坛;三、文化鉴赏。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性的观看国内外优秀影片活动;四、文化沙龙。根据每学期的不同文化主题进行隔周一次的教师小型专题沙龙活动;五、文化讲堂。每学期开展四人次以上的专家讲学活动;六、文化考察。每学期组织不同性质的教师外出进行参观学校和接受培训;七、文化习惯。拟定淮小教师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习惯条例;八、文化创造。提供让每位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机会,充分承认和肯定每位教师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实验、学校环境设计、特色项目开发等项目中具有创造精神,以此来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九、文化研修。根据“名校蹲点名师引领”校本研修方案,鼓励教师去接受专业的挑战,学校以最大的力量予以支持和培养。

  思绪海阔天空,约定山高水长——如同那没有尽头的四季转换,如同那永无止境的教育创新。在她的引领下,淮河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确立教育理想,达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性;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练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在她的影响下,为了“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淮河的老师真诚、热情、执著地奉献着。社会声誉高,家长十分满意。

  2.探索“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模式

  教育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学校自2004年9月创建伊始,当时作为教导主任的郑巍巍老师便带领班子成员开始着力思考新的育人模式,取“阳光”的健康向上、温暖明亮、生命活力之意创建“阳光城”,开发了“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

  “阳光城”是我们将学校施教区内以及学生学习、生活所在区域的社区看作一个模拟城市,学生就是这个城市中的“小公民”,学校是这个阳光城市的快乐大本营,学校周边北极星、牡丹、芙蓉三个社区作为三大基地,下设不同机构,以“小市长负责制”最高领导集体进行自主管理,聘请所在区域的各单位领导和其他优秀人员为“小市长顾问”、“小公民辅导员”等角色,并通过实施“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予以落实,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方案,模拟城市管理,养成良好品质,三条教育主线下的活动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整合的,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感恩教育、生存教育之中。感恩教育月月有主题,年底则以“感恩迎新”为主题进行总结回顾。生存教育则是通过在社区成立社区少先队组织,通过户外活动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生存能力。养成教育,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岗位,让学生模拟一种角色,获得一种体验,养成良好品质。

  通过几年的实践,淮河小学学生在感恩意识、生存技能、养成教育、劳技能力等教育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了增强。并且形成了“立足社区、自主模拟、快乐实践”的鲜明特色,既为学校有效落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范式,又为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找到了新的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前来学习、体验。

  淮河小学“阳光城”的设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阳光城”项目主要在学校生源地范围内开展。涉及到北仑区新碶街道芙蓉社区、牡丹社区、宁波港集团北极星社区和周边5个行政村共2.1万市民、6800户家庭,吸引周边区域前来参观体验的未成年人超过1.5万人次。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通过创建“阳光城”,还组建了“和谐共建理事会”, 理事会借助各方的智慧与资源,群策群力,发挥家长思想素质联抓、学生文明联管、社会治安联防、活动基地联建、相关活动联谊、学校教育联评的“六联”机制作用,以活动促活力,以活力出效益,不仅开创了学校与地方共建互动的新格局,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构建了一条从校园——家庭——社区——社会的阳光和谐链。

  3.整体设计,攻克现实中德育工作与品德课程二张皮的难点

  传统的教育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郑巍巍校长认为,必须彻底摆脱这种思维方式,以课程管理理念作指导,通盘考虑涉及少先队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注意各个部门、人员、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努力发挥整体效应。在实践中,她带领老师们把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内容和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劳动技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二是把少先队教育的各种途径和影响德育发展的各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班会、队会、班主任工作、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社会活动和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三是把学生个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这三个整体上结合实际综合考虑设计活动。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网络。学校课程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并与班队活动整合而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社区课程以“阳光城”中各基地下设的机构为单位活动;家庭生活的时间占学生活动时间的50%左右,因而她认为家庭也必须作为课程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小鬼当家“活动。因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生活自理能力,从小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品德,并使素质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到使学生高尚人生观的确立上来,这成为学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亦是对末成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和根本。

  二、教学方面:减负提质,让孩子拥有一百种可能性

  郑巍巍始终认为,检测孩子学习质量,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三点:

  突出学习的前提:孩子们应该对其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需求,充满渴望和期待;

  突出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应该始终保持愉悦,让他们感受在玩中学的快乐;

  突出学习的结果:检验学习的结果并非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应该是观察或体验到孩子的自信心是否增长、成就感是否充溢。

  这些都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把持“立足根本、开发儿童的可能性”,固本要培元这是重要的教育原则。而且应该把握三点:身心健康(不仅是体质的健康,还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达到真正的阳光成长)、情感意志(在教师给予传授孩子们理性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大量的情感知识 ,如生存、感恩、养成等体验)、学会学力(让孩子们掌握学习的能力,学会研究学会体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等最基本的综合素养)。

  由此,郑巍巍老师的这些观点都实践在她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之中。

  1.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摒弃时间的绝对增量等同于有效教学时间增量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减少甚至消除无效教学时间和负效教学时间,增加有效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一种发挥创造潜能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空间,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状况从课程、教师、授课地点、学习时间等有选择的权利。在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其学习过程始终保持愉悦,自信心不断增长,成就感充溢。

  2.改变了学习价值,从“知识占有”转化为“实践智慧”

  “阳光城”让各学科教学互相整合,让学习的价值超越工具性,全体学生感受她的价值在他们生存与发展路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超越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在大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归纳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在实践中得到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形成实践智慧。

  3.改变了学习方式,从“个体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合作学习”

  在学习方式上,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课堂学习与课堂以外学习的基本联系,通过有主题的组织学生开展连贯性的体验式、问题解决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走进场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商量,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

  4.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科教学创意化转型,让学生的主体性落地,让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落地,同时培养教师新的专业素养。淮河小学成立于2004年,正是郑巍巍老师对综合实践课程深层次认识和研究的开始,更是对教育理想尤为执着追求的开始。凭借着“阳光城”综合实践的创新模式运转的这个载体,淮河小学这个年轻而又先天不足的学校开始了它艰难却是不断创新的旅途,也正是她疯狂迷恋综合实践课程从而在实践和研究中频频收获教育的成功和成就感的开始。她经常坚定而毫不犹豫地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里,一切皆有可能!

  郑巍巍.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担任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工作,对教育有独到见解,对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情有独钟,在教学上,锐意革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程意识和“清新、大气、开放、睿智”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老师的盛赞,家长的尊敬,教学效果显著。

  虽事务繁忙,她却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她创造性提出了“阳光城”、“儿童动漫课程”等创建设想,进行学科整合,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各类的课型基础上,亲历亲为,带领组内教师深入课堂,开展各项实验,如“相同的主题不同的年级对比研究”、“动漫元素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可行性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化研究”、“国家课程总额和实践活动化探索”等研究,并不断提炼和完善,使组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她引领学校整个综合组的建设和发展,最终使综合实践学科组获得区首个品牌学科荣誉称号,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及理事单位。

  她多次承担了全国、省、市、区级的公开课、示范课,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观摩中大胆对二、六年级学生执教同一主题内容《辞旧迎新话感恩》进行对比研究;在宁波市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中执教《港区文化》;在宁波市劳动技术优质课评比中执教《小风车》获得一等奖。她积极参与省“我们的节日”学生活动手册的编写工作,并在综合实践活动全国级重要会议上多次作讲座,听者无不为之感动和激动,并受到与会专家郭元祥教授等肯定,让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看待可能性,就一定要向可能性敞开。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寻找种种可能性,因为是“可能性”,所以“不应用发现现成的东西的方式来使之成为问题”,而应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透过儿童的“现实性”去发现可能性。儿童正是用“可能性”来暗示、启迪我们的教育,来挑战、改变我们的教育。---郑巍巍老师,她始终如此提醒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