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商报·教育周刊: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111个分类垃圾桶“上岗”

2016-04-28 来源:江东教育局

   
 课后,学生们自觉地把垃圾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内。吴 彦 摄

    (东南商报•教育周刊4月23日10版 吴 彦 周萍萍)这学期开始,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校园里,111个分类垃圾筒正式“上岗”,传统的混合垃圾桶全部被淘汰。

  为了倡导校园垃圾分类,建设美丽校园,上学期,学校先后采购了75个双色垃圾桶(可回收、其它),分发到各班教室和各办公室;随后,又采购了红色有害垃圾桶10个,黑色其它垃圾桶22个,绿色厨余垃圾桶2个,蓝色可回收垃圾桶2个。本学期正式投放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并要求学生将垃圾分类投放。

  “根据垃圾产生的渠道不同,我们分别放置了相应的垃圾桶,利于学生辨别。”马宁老师介绍,经过2个多月的实践,学生们进步挺大,从被动执行到逐渐养成了分类投放的习惯。

  记者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厨房门口以厨余垃圾筒为主;科学教室以有害垃圾桶为主。全校每个教室都放置了小号的蓝色可回收垃圾桶和黑色其他垃圾桶,并在垃圾筒上分别贴上了投入该筒的垃圾种类。

  课间,有三个孩子朝教室后面走去,其中两个孩子顺势把纸团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另一个孩子跟在后面,把几根枯树枝也跟着扔了进去。不一会,他又走回来了,捡起枯树枝扔到了旁边的其他垃圾桶。

  其实,从“喊口号”到行为落地,学校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以往,主要利用周一集会、午间广角及班队课开展宣传教育,还开设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橱窗。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宣讲,老师们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孩子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不高,还觉得很麻烦。为此,学校又利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技节普及知识。一、二年级开展垃圾分类家庭宣讲;三、四年级制作环保袋,巧手裁剪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五、六年级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提倡家庭成员间互相监督,共同爱护地球环境。

  课堂上,老师们又尝试将垃圾分类和学科相互融合。钱老师就在四年级的美术课上讲起了垃圾分类。孩子们用旧裤子或废旧纸张自制环保袋,并在上面自绘图案。有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的倡导,利用有趣的卡通图案宣传环保,还有美丽乡村的宣传画等。

  过几天,孩子们还将走进周边社区,把这些环保袋纷发给社区居民,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摘自: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6-04/23/content_95353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