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民间是有奇事传

2016-12-12

    今年“公益读书、好书漂流”给“读书月”带来了全新的形式,我喜欢好书。得到市作家协会的信息后,立马从活动书目中认真地挑选自己喜爱的好书。说老实话,以前我不了解《俗世奇人》,也没有读过,只知道作者冯骥才的大名,就第一本申请了阅读。没想到,主办方的效率真高,两天后就收到了“漂流箱”,我一头扎了进去,认真阅读。

    短小精悍的18篇稿子,还有每篇中《醒俗画报》和《醒华画报》的一些图画作插图,浓厚的民国风范。142个页面,陆陆续续地用了我两天的个人空间,就读完了。按大冯自己的说法,《俗世奇人》录的都是燕赵故地天津卫的奇人妙事,靠一个绝妙的故事,宽广与地道的杂学,讲究的文字功底,亮出了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这一切大冯都做到了。这次选读《俗世奇人》,我没有走眼,读到了一本确实很好的书。

    《俗世奇人》的每篇故事都绝顶的奇妙,《蓝眼》所发生的结局更让我深思。江在棠凭那双又尖又刁的眼,在天津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赚饭吃,鉴定古画有着极端的判断力,深受老板佟五爷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凭他的眼光,化二十两和七十两的黄金也义无反顾。可还是冲不破古玩行中的天敌,看假的还是斗不过造假的,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痒辣也遭蛤蟆吞,最终还是败下阵了。励双杰老师在《顶毛立虱》中,写过古玩界的行话:“吃药(中圈套)”。敬古斋的黄老板与《蓝眼》的故事就是“吃药”, 黄老板只看到蔡二少爷败家的一面,而蔡二少爷就利用了看他败家的表象,贩假给敬古斋,当黄老板从毛老板处得知底细后,才晓得自己中了圈套(吃药),当猛然醒悟时,学费就缴大了。《小达子》的故事,也属“强中是有强中手”的例子。小达子眼刁手疾,专门在电车上行窃,只要他往你身上靠,你身上有什么,就一准没什么,保管叫你不知不觉。这等水平的小达子,当他美滋滋地窃得一条纯金链的怀表,下车后且不翼而飞,“他半辈子偷别人,头一遭尝到挨偷后的感觉。更栽跟斗的是,他怎么也琢磨不出这家伙用什么法儿从他身上把表取回去的”。大水冲了龙王庙,小巫见大巫了,竟然碰到了高手,深刻的教训使小达子改了行。譬如,《绝盗》更是精彩的推理,盗贼们的演技,误导了围观邻居的思维,被蒙蔽的众人眼睁睁地让盗贼们满载而归,且还指责受害者的不是,结果竟让人瞠目结舌。

    大冯不愧是民俗文化的泰斗,他广博的民风、民俗的知识和地道的民间口传语言,充分在《俗世奇人》里得到展示。譬如,对“酒婆”藏钱地方的描述:“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有两角钱!”逼真的一个旧式老太婆的习惯形象,这么精彩的笔法是丰富知识的积淀,也是地道的风土人情的把握。“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让人窥视到作者本家的影痕,有自夸耀的成份和同乡人的亲切可信感。“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这就是对自己姓氏的夸耀吧!这是作者的权利,我们不评他。就评这冯五爷开状元楼饭馆被内部人损的事吧。饭馆生意红火,且会亏损,百思不得其解的冯五爷,终于找到原因,被内贼偷亏空了。冯五爷撤换了一拨厨房伙计后,又被新一拨伙计内外勾结偷走铁皮罐头、整袋咸鱼、好酒好烟。最后冯五爷亲自监管,充分发挥文人的想象力,从各个人物和细节全面监督,还是被自己老乡、最信任的胖厨子象变魔法似的窃盗。真是防不胜防,只能关门了之。文人落到生活的万花筒里,成了“自作聪明的真傻瓜”。 反映势利小人的《刘道元活出殡》,在至今的官场上也忽明忽暗的存在。不用说人死后,就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也大不一样,利禄就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世态。

    大冯驾驭文字的功底,在《俗世奇人》中表演得淋漓尽致。《苏七块》:“……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这几个字就把人物的情景活生生的勾勒出来了,尤其是这“一靠”、“ 疼得够劲”6个字的概括,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三轮车夫张四的伤害程度。又如《刷子李》:“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这“划过”、“ 立时”两个动词,简明扼要又生动活泼,把刷子李的水平充分突显了出来。大冯在《张大力》中描述:“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我认为这里的“力蛮”,用在“武夫”身上,是都么的逼真。“腰一挺劲”又应证了“张大力”的“力大没边”。 这样的文字语言全书俯拾皆是,每字每句都精确到位,相互贯通,可见大冯讲究的文字功底。

    小说《俗世奇人》的篇幅很短,几百个字的小小说,且情节跌宕有悬念。人说好作品不在字数,凡大作家务必惜字如金。明代作家冯梦龙小说,篇幅不长,字字珠玑,就是惜字如金的大家。大冯《俗世奇人》的书写风格,类似于冯梦龙的《三言二拍》。虽然人物个性描述有些夸张,但是无巧不成书嘛,小说文字上的简洁明了,艺术构思功底深厚,情节上的平地起风波,一波又一波,忽然从高潮跌落,让读者幡然醒悟,原来如此,拍案称奇。冯梦龙的《三言二拍》,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就是“家传”了。

    《俗世奇人》何止天津卫水陆码头的故事,民间市井,邻里街坊,到处都有各种怪异的流传故事。我老家也有许多奇人妙事的流传,如民间神医、大力士、巧媳妇、寿头女婿、鬼故事等等民间文学。民间流传的奇人妙事,奇妙的背后深埋着哲理,给人予启迪和教诲。因此《俗世奇人》是一本老百姓阅读的好书,也文人墨客研究民情、民风、民俗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