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二位三式”助临山葡萄产业振兴

2019-10-15

具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临山葡萄,几经历史性的变革和发展,尤其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已具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是,在取得农业综合效益的大环境下,临山葡萄是继续囿于一隅,执于一端,还是应时而谋,乘势而上,显然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明智应对的课题。为此,在认定“科技进步兴产业”的理念驱使下,从2016年开始,我们保持定力在提升培训功能上,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而作为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临山葡萄,虽经砥砺和发展,已呈向好态势,但同时也步入了发展瓶颈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区域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农民自觉运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差,新科技的转化率不高;二是区域内生动力总体不足,现有从事葡萄生产的大多处在年龄上的边缘化,而且“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区域生产生态呈现后继乏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热衷于二、三产业,不爱或不愿从事农业生产。

面对现实,临山葡萄要想保持向好态势,从“优势”走向“强势”,成为葡萄中的“精品王国”,自然而然地取决于催生一批新生力量,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的“土专家”队伍。而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成校理应有所担当,跳出传统窠臼,在培训方法上力求与时俱进,在培训方式上力求革故鼎新,在培训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定力在“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上,因势利导,为“土专家”开辟量身定制的精准化培训,营建“名师带徒”的“导师制”,发挥“师徒结对”的主体作用。让科技在生产中得到深度应用,让临山葡萄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考量,我们通过通力协作达成共识,致力打造以“土专家”为主体对象,以“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为内涵定位、以“科技营养式、技术快餐式、信息快递式”为三式途径的“一体二位三式”新模式。

(二)项目模式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本土化的科普人才和有效的培训途径。因此,抓好科普队伍和培训途径的建设,就是抓住了该项目实施中的“拔优补差”的主要环节。

1、树立主体意识,优化培养对象。“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振兴产业离不开人才要素。如何培育好种植人才,自然成了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着手制定“名师带徒”的重点对象,通过“开小灶”助营养的方式,争取3年的努力,壮大一支30人左右的“土专家”队伍,稳定4支现代营销队伍。使临山葡萄育出大产业,迈向大市场。

2、授其之所宜,适其之所需。“种植技术”和“种植理念”为种植的两大要素。以需求、问题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才能使培训达到切中肯綮的效果。

3、因材施教个性化,根植“三式”智能化

(1)“科技营养式”是专门为有文化的种植能手提高“专业技术”而开辟的“提高班”。旨在让这些在“高科技”种植上“能说会道”的“田秀才”,经过重点培养,精准地培植成“星火燎原”的领军人物,进而成为引领“科技转化”的“土专家”。

(2)“技术快餐式”是以“技术推广”为宗旨,实现种植“通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而开设的“普及班”。采用并驾齐驱的“双轨制”培训:

①“名师带徒”的“导师制”。 即让“土专家”专责到片、分解到人,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机宜面授”。通过“土专家”的农技展示和现身说法,及时移植农户期盼的应用型技术。

②“通识教育”的培训制。由成校主导,根据专家讲授的要点、葡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性要领、食品安全、营销方略、“土专家”成功经验等,提炼概括,编印成简明实用、通俗易懂的“生产指南”,为农户提供“应时学习”的实用性技术。

(3)“信息快递式”的核心则是充分顺应智能化时代,开辟“空中平台”,走上信息“快车道”。将各种最新信息、管控要领、市场形势以及营销策略等信息点,及时发布,与农户进行广泛的信息联动。确保农户获取“即时学习”的信息资源。

(三)项目结构

在镇级层面上我们争取实现成校主导,多方协作,互通互联,均衡发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1.建立“以成校,合作社、农户”的“三翼联动”机制。在“通用技术”和信息上实现“同一频道”上的抱团培训,打破技术老化、信息梗阻的局面。

2.建立二级培训制,实施“自主培养,名师带徒”的“一路一带”的技术普及模式。

一级层面以“科技营养式”深造为主旨,由“土专家”、“经纪人”为主要参加对象,先开小灶助“拔优”,学习高层次的专业理论或先进的专业技术;

二级层面以“技术快餐式”推广为目的,组织“土专家”实地“补差”,开展一对一的“机宜面授”,避免“两极分化”的产生。

3. 人员配备:除成校主持、协调联络,部门配合,专聘一人负责编发“信息快递式”的生产指南,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项目目标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助农的培训机制,为促进“适其所需,授其所宜”的生态化培训,创建新时期的培训模式。

2、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营建本土化的“师资库”,舞活“科技剑”,推动新技术和新理念投入农业生产。

3、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临山葡萄种植的科技转化率和普及率,提升葡萄品质和销售方式。

4、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临山葡萄育出致富大产业,吸引更多的有为年轻人投身到葡萄产业中。

二、政府重视,学校自动

政府一直来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将葡萄产业的发展作为实施临山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为推动葡萄产业再发展、再提升,政府要求成校发挥在葡萄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和培训功能,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在临山镇镇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到要不断加强组织培训,深化葡萄技术指导与交流;要从精益葡萄种植技术推广、早中晚三期葡萄技术总结推广和葡萄购销必须打入精品超市为主农家乐销售为辅三方面来提升葡萄产业;要发展培养年轻农技人员。在临山镇教文卫办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到:成校工作再上新台阶: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三实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通过自办、联办、协办等形式,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规格的各类培训;开展好中式烹调培训、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电子商务培训、艺术插花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社会生活教育等。在经费落实上,政府每年按人均5元以上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进行下拨,并将此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并逐年增加,近三年分别为5元、5.2元、5.4元。

学校积极参与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临山成校为镇“乡村振兴”成员单位,成校校长经常性参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商讨在地方产业发展中如何开展好各类培训工作。在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有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成立成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在充分利用好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的同时,积极主动的与合作社、市教育局、市农村农业局、镇农办联络沟通,通过合作办学、项目创建等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如通过与味香园合作社合作解决为葡萄种植户开展种植、管理等培训所聘请专家相关费用;通过申报宁波市终身教育提升工程相关项目,争取相关经费支持;通过争取市农业农业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解决培训经费。

同时,学校根据葡萄等产业发展需要适时各类培训,做到培训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醒目位置张贴等各类途径向社会公布,使得每次参与培训数都能达到计划人数。

三、完善基地,整合资源

学校从项目目标出发,切实加强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地建设。为满足各类葡萄产业培训和正常教育教学需要,校内建设有2个技能实训室、同时容纳50人的电脑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建有3个教学基地,在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基地建有“干焕宜”能人工作室。对于每个教学实训基地,学校安排了专人负责管理,并经常性开展教育培训活动,2016年14次共计参与1943人次、2017年10次共计参与1712人次、2018年16次共计参与1794人次,学员积极性高,满意率根据调查2016年达到100%、2017年达到100%、2018年达到100%。

为做好该项目,学校积极与当地农办、农技站、合作社、社区文化中心、镇小联络,在师资、经费、场地等方面争取他们的支持,协同开展项目建设。

四、精准切入,务实推进

(一)把握切入点,实施葡萄生产全过程培训

我们在培植好“土专家”“经纪人”的前提下,开展助力农户生态种植的“高端技术”培训。重点放在三膜覆盖栽培中的“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生态修复、短稍修剪、树冠控制”等配套技术,作为该项目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切入点,拓展延伸到葡萄生产的整个过程中。

一是以葡萄种植新技术为切入点,开展葡萄园基地环境质量评估,抗病新优品种选择,种苗培育,新的农艺修剪关键技术及种植模式应用,新型肥料及平衡施肥技术应用等培训。

二是以葡萄生产管理技术为抓手,开展新的水分控制模式技术应用,用药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治到产品监测管理等技能的培训。

三是以葡萄营销理念更新为突破口,拓宽培训外延,将市场营销、食品安全都融入到该项目”的培训中,力求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市场动态与营销策略紧密结合,为农户提供真正专家级的技术指导。

四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即时应急培训为着力点,加强移动互联网操作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户都能用上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智能化培训。

(二)规范管理,组建葡萄产业师资队伍

通过项目的规划、论证、确之后,我们立即召开由专家、农办、科协、合作社、“土专家”组成的“六方会议”,研讨会诊新一年的葡萄趋势和突出问题,评估修正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及培训方案,实验进入启动推进阶段。

1、完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修订《味香园专业合作社管理章程》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合作机制;制订《临山植保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五个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测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配药、统一机防”的植保方针等。

2、组建师资队伍,规范教学管理。为切实实现本项目目标,学校组建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团队意识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教师100%具有大学本科学历、都为中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能走进农户,走进田头,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兼职教师目前共有68人,其中葡萄种植类兼职教师有12名。对于兼职教师管理,学校建有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严格依照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学校每年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3、选拔培植对象,发挥示范引领。人才是第二科技资源。因此人才的选拔培养是该项目首当其冲的任务。我们通过选贤举能,组建13人以上的“土专家”队伍和“经纪型”的4支营销队伍,在年初和年末,分期分批选送到大专院校对口学习,提高他们的“科技营养”。同时,积极发挥重点培植对象在当地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他们的创收案例,带动周边葡萄种植户参与本项目。如陈正江、甘焕宜等重点培植对象,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他们的种植技艺和营销水平,远近闻名,是名副其实的“土专家”,为周边果农树立了标杆,是他们争相学习、借鉴的对象。

4、实施院校合作,拓宽农户视野。建立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农科院葡萄病虫害研究中心、南京农大、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关系。每年分二期,应时邀请有关专家,就标准化生产管理关键技术,进行普及性的专题讲座。

(三)拔优补差,创新培训模式

   该项目培训做到了“拔优补差”兼顾并进的个性化培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规避了“有教无类”的泛化现象,提高了农户“跟风学习”的积极性。

1、实行精准化培训,提升培训效率。善于培养本土化的“土专家”和营销经纪人,在并促成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实是“三式结合”的创新举措。由于他们既有知识又有实践,又贴近农户身边,且有共同语言,对接“技术快餐”和传授“种植理念”,示范性和可仿性强,易为农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因此这种培训更受农户欢迎,培训效果也更为显现。

2、推行自主化学习,确保培训时效。无论是成校自主编制“生产指南”的“技术快餐”,还是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信息快递”,都以“短、平、快”为特色,突出培训的应时与实用,兼顾济困解危与锦上添花双重功能。

五、成效显著,拓展内涵

(一)项目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地实际的培训模式,改进了培训方式,提升了培训功能,对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通过选贤举能、进修提高,壮大了一批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种植人才。目前已拥有13人组成的“土专家”队伍。其中有3人在宁波市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中获得工程师职称,4人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6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一人获得“余姚市优秀专业人才”称号;14人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证书,其中高级1人,中级3人,初级10人,一人还被评为“甬海杯”首届宁波市优秀农产品经纪人。为今后临山葡萄在生产方式和种植管理上的革弊鼎新,奠定了人才基础。

2.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智力增效”、“技能致富”的目标。2017年的临山葡萄,已初步形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精致型、从市场型向超市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基本格局。除线上销售,致力开展了与浙江最大的先锋果业、杭州叶氏兄弟果品超市连锁有限公司、阿k果园子等专业水果单位的合作。拓宽了销售渠道,延长了销售时间。如主打品种巨峰葡萄,从6月初开价每斤8元一直旺销到10初,呈现几家大型专营水果商,纷纷上门要货的局面。显示了“技术种好地、品质赢市场、营销促效益”的良好开端。实现亩产经济效益平均3.4万元。

3.在2017年11月3日,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余姚葡萄品牌价值为8.01亿元人民币,使临山葡萄品牌日益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促进持续发展的新亮点和展示临山形象的新名片。2018年,味香园葡萄获得浙江省知名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时令农产品金奖,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获得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二)开发乡土教材,注重科学研究

1、编著教材。

2017年,学校会同味香园合作社共同汇编临山镇社区教育读本《葡萄栽培技术》,作为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的校本教材;2018年,我们选购了《葡萄规模生产与果园管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作为我们的培训教材,这三本教材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果农非常实用。另外,从2016年至今,我们还和味香园合作社共同出刊了多期“味香园报”,及时将各种最新信息、管控要领、市场形势以及营销策略等信息点传达给广大果农,让他们获取“即时学习”的信息资源。

2、教学科研。

2015年9月,我们的《“三项结合”模式的葡萄栽培技术培训》项目在宁波成人教育特色培训项目征集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5年6月,课题《葡萄种植实用技术培训途径之研究 》为余姚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16年4月,该课题为宁波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017年6月,这个课题获得2015-2016年度余姚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年2月,一篇题为《浅谈“三式结合”在葡萄种植培训中的运用》的论文,在余姚市2017年度成教类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18年5月,学校的宁波市重点实验项目《“三式结合”培训促进临山葡萄品质提升的实验》已顺利结题,并获得了宁波市实验成果一等奖。

3、注重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对科技创新支持乡村振兴重大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及时总结报送本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服务乡村振兴典型事迹与人物的宣传报道,强化了典型带动,形成了示范效应。如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葡萄节”、“旅游节”、“葡萄评品会”的活动,编辑“味香园”报、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加以发布,加大宣传;成校有关葡萄产业宣传的自主报道有  114篇次,多次被评为市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其中2016年65篇,2017年32篇、2018年17篇。从而使临山葡萄走出余姚,享誉省内外。

4、项目辐射。科技的转移转化依托有效培训。因此,我们在“注重实际、突出实用、务求实效”思想指导下,始终如一保持初心,围绕影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升产业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能力上,引领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化;积极构建集科技服务、科技孵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销对接体系。通过三年的实施,这里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得到充分印证,并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对带动泗门、小曹娥、黄家埠等周边乡镇的种植户发挥了标杆效应,目前这些种植户已加盟我们的队伍,融入到我们的合作之中。

六、项目反思

 1.“拔优补差”是该项目的基本思想,犹如钱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所以对普及性的培训,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搞“有教无类”、“千篇一律”的规模化培训,只会导致高成本低效益。

2.一人一机是智能化时代的标配。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培训,不失为应时省力、畅通有效的途径之一。

3.接地气聚人气的培训,对推进葡萄的“三产联动”,育出致富大产业,进而对改变今后务农青黄不接的现象,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该项目的引领下,有力的推动了学校自身“一校一品”建设,近几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我们的《“三项结合”模式的葡萄栽培技术培训》项目在宁波成人教育特色培训项目征集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课题《葡萄种植实用技术培训途径之研究 》为宁波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并获得余姚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二等奖,2017年6月,《“三式结合”培训促进临山葡萄品质提升的实验》被立为宁波市重点实验项目,并获得了宁波市实验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