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文化传承与发扬

2019-10-15

一、成立背景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与传统教育中教育资源的普适性与同一性相比,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与地域性是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和挖掘多样化教育资源,彰显区域特色文化自然也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始终追求。

在居民学习需求的外在推动和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我校以促进社区学校的建设为出发点,以传承和推广本地青瓷资源为核心,联合匡堰实验学校青瓷制作基地和上林湖越窑青瓷研究所以类似合作的形式在社区内建立了实体化的实践基地,成立了青瓷工作室。

工作室的成立开创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联合办教育的新模式,顺利实现了校园文化资源、企业文化资源向社区教育资源的转化,使社区教育成为一个本土文化的载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工作室平台的发展

我校以青瓷工作室为龙头,建立工作室———社区学校———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研究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机制。通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工作室形成了一定规模。

1.立足校本,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几年来,学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立足校本,贴近实际,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师培训,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又大量引进人才,聘请了青瓷研究所总经理孙威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

2.顺应发展,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

学校不仅要要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领导和培训体系,还要相应的构建培训体系的合作运行机制、培训内容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等。

 3. 准确定位,发挥实效

工作室作为推动社区教育的有效媒介,力促学校和企业达成联盟,实现多方联动、资源联盟的形成,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社会参与度,促成了社区教育的纽带功能。

三、以工作室为平台,建构匡堰实验学校实践基地

工作室通过校校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来推进实践基地硬件和软件的有效建设,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载体,开发和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和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情操、实践操作能力,打造青瓷这一匡堰特色的金名片。

(一)建构中心小学实践基地

1.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学生校外活动体验

(1)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创新实践特色

因地制宜,以青瓷文化为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民间采风和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了解青瓷文化的历史、制作和欣赏,结合科技教育、审美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素养。

(2)加强社团建设,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青瓷文化是慈溪三大特色文化之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将上林越窑青瓷文化发展的辉煌历史搬上文艺舞台,学校聘请了青瓷瓯乐艺术团的老师定期来为学生辅导瓯乐乐团。将社会学、美学和音乐学融为一体。

2.创新实践活动途径,拓展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

(1)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实践途径

为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和校外活动的有机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学校以青瓷陈列室为平台,向学生,向社区居民宣传青瓷文化,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2)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实践内容

3.夯实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1)加强基地建设,创新学生实践运行模式

以青少年实践中心为示范基地,搭建实训平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以及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课程内容,以按需择选、分块递进、有序深化为原则,开发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校本课程,

(2)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建设学生实践基地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实践相结合,开发社区教育校本课程,加强资源有效整合。

四、以工作室为平台,建构青瓷研究所实践基地

1.工作室以校企合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将企业资源成为社区教育资源,让我镇的名企成为了社区教育资源,选择名企作为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企业是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上林湖畔的名企,越窑青瓷研究所以成为一张我们身边的名片将“经典与时尚汇聚,传承与发展并重”的青瓷文化之风融入其自身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之中,是青瓷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和载体,体现了青瓷文化的特色,可以说她就是青瓷文化的一个侧影,而文化本身就蕴含了重要的教育价值,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2)社区百姓对企业有情感上的认同

 越窑青瓷研究所作为行业中领头人,在老百姓当中具有相当高的认同度;她以其悠久的发展史和上乘的服务品质享誉本市乃至全国,是当地居民心中愈久弥新的经典,她以其在经营同时对企业人文特色和品质的坚持,成为青瓷文化的领导品牌。优质的企业文化,使名企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中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居民对其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和依赖。居民对名企的认同和依赖构成其能成为教育资源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3)企业有宣传企业文化的需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领导者往往具有较为前瞻性的理念,作好经营的同时,非常注重对企业特色的保留和企业文化的培育。现代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企业通过宣传自我,展示自我,参加公益服务,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多数企业对自身已有资源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了解和梳理。通过教育的传播功能,企业也可将其文化进行宣传与扩展。因此主观上对自身文化建设与宣传的需要是其能够成为教育资源的第三个原因。

2、实现企业文化向社区教育资源转化的途径

 (1)企业经营者变教育服务提供者

 企业的经营者不仅掌握了与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同时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也能通过企业的经营者展现出来,可以说他们是企业文化的综合性载体,也是企业诸多“无形”文化形态的“有形”载体。在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企业的经营者变为服务者,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方面对授课者的志愿者身份进行确认。由社区学院与区志愿者部合力为每个基地建立志愿者平台,将参与授课的人员和服务人员注册为志愿者,并及时登录,记录其服务时长,凸显社区教育服务公益性的同时,注册志愿者身份对企业授课者和服务人员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另一方面,企业优中选优,指派企业中的业务能手和行业精英作为授课者。以专业的教师队伍保证课程质量。再者,社区学院有意识地引导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中来,提升他们对社区教育、社区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对自己所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的意义有更深入的知晓度,这也是从本质上实现企业经营者到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关键所在。

(2)企业培训内容变社区教育课程

 培训资源是企业通过提炼对其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或其他内容所做的书面整理,是其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企业开设课程最难之处就在于对这部分资源的转化。社区学院和合作企业集中精力,在课程开发环节上重点下功夫。首先改变企业没有书本教材就没有课程资源的想法,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基础,引导他们进行潜在课程资源的自我挖掘。如:已有的员工培训课程、原有的讲座大纲、企业内部的广告画册和自编读本,特别引导老字号企业重视对自身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的提炼,为课程充实人文历史气息。让企业感受到自身拥有的丰厚课程资源。其次,在课程开发之初和课程运行过程中由社区学院专人负责协助企业课程大纲和教案的编写,对课程“跟进记录”,严格为课程质量把关,并实行动态的调整和改进,实现这部分内容向完整课程体系的重要转换。

五、建立实践基地的成效及思考

   以工作室为平台,建立了青瓷实践基地不仅满足并引导了居民学习青瓷文化、本土文化的需求,而且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增强了社区文化认同,提升了社区向心力。

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匡堰镇社区教育中心、匡堰实验学校和青瓷文化研究所经过酝酿,达成共识,决定联合四方优势,进行青瓷特色项目培训,并专门设立了青瓷工作室。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这一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与传统教育中教育资源的普适性与同一性相比,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与地域性是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标准,因此,探索和挖掘多样化教育资源,彰显区域特色文化自然也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始终追求。

在居民学习需求的外在推动和社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我校联合慈溪越窑青瓷研究所、匡堰镇中心小学联合建立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开发设计出具有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创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联合办教育的新模式,顺利实现了校园文化资源、企业文化资源向社区教育资源的转化。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开设了青瓷特色项目,依托天时,地利将上林湖畔的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一、青瓷特色项目培训的主要价值与意义

 

1、越窑青瓷教育的多元化功能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身心 

泥与水是人类生命依赖的重要因素,人,从根性上说是眷恋着泥土,眷恋着大地的。玩泥巴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开始,做青瓷其实就是“玩泥巴”,这显示了做青瓷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这远比绘画中的涂鸦来得早。在农村,孩子刚能走路,便就地取材,玩泥拌水,甚至喜欢舞弄神奇的火;在城市,孩子更是对这种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泥土,情有独钟,那种滑溜溜、凉飕飕的憩肤之感,从指甲缝中一直渗入心田,那种单纯里流露着孩子满足的大欢喜。他们尽情感受泥性的柔软、成型的随意,尽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手中的泥会变得千姿百态。

这多变的过程,是儿童释放自我、阐述童真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是“陶冶情操”、施洁净于人心的体现;也是他们幼小心灵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措施;还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2)开启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开启幼儿的智慧是陶艺教育的益智功能,陶艺作为三围空间艺术,是最能激发幼儿空间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还可以通过陶艺制作的一系列较复杂的过程,培养做事的条理性,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幼儿的逻辑思维。

(3)启迪思维,增强智力

人的思维发展,智能和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有关专家研究证明,手部活动的训练会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大脑智力开发。而青瓷活动正给学生提供了这个机会,陶艺制作是通过手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与脑、眼、心协调配合的过程,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对学生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动手促进动脑,得之于心才能应之于手,青瓷教育的过程,师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是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可以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这种增智功能师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终生收益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就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4)提高艺术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青瓷艺术作为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制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首先,在创作前,学生寻找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感知、欣赏;其次,青瓷是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学生经过直接触摸,平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凹进与凸出等都能引发幼儿的遐想空间;最后,青瓷让学生用双手和幼小心灵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陶艺的审美功能,正是实施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5)发展个性,激发创新能力

青瓷教育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动手又动脑,在青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说:“创新是陶瓷艺术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本质内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在这段时间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青瓷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青瓷创作的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有多种成型方法,泥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学生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这就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自信地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进行创作。青瓷制作的整个过程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激活灵感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前期探索,四方需求促建合作

  作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举措,匡堰社区教育中心希望联合社区、企业和实验学校类似合作的形式在社区内建立实体化的实践基地,以进行社区教育科研理论成果向实践的转换和应用,实现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

这一需求得到了镇政府领导的支持,本着为社区居民提供最优质完善的社区教育为理念,我校决定以工作室参与合作为形式,从区域限制中跳出去,将专业力量引进来,建立新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体系,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与基层社区合作的桥梁纽带,极力促成了青瓷特色项目培训的设立。

青瓷特色项目培训的设立能以促进社区学校的建设为出发点,由点到面地带动全镇社区居民素质水平的提高,逐步成为能够在全镇产生辐射作用的社区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同时,工作室也将进一步优化市社区教育工作实践,对市、镇的科研力量兼收并蓄,并根据社区的具体需求加以转化,投入实践运用。

  青瓷特色项目培训的运作将探索出一条挖掘优质资源、专家联手引领、合作成果共享的道路。

二、功能设计,准确定位发挥实效

  工作室在合作机制中规定了参与四方的职责和经费保障制度,并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以保障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工作室以“三实”作为指导方向,即“一要实验、二要实践、三要实际”,将工作室切实建设成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亮点,并把青瓷特色项目培训设为主要工作之一。

  为搭建利用好这一平台,着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沟通的渠道、研究的场所、实验的基地和推广的平台,需要对工作室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设计:

  研究指导功能。以工作室为龙头,建立工作室———社区学校———教学点的三级社区教育研究网络,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机制。工作室负责开展以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青瓷特色项目培训为主,为辖区内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提高乡镇层面的社区教育水平。

  实践服务功能。作为将研究理论投入实践验证的实体化基地,工作室将为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研究数据,在提高社区学校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为市、区级参与单位研究和决策提供服务。工作室还将在实践成功的基础上为成果推广提供服务,加速研究理论投入实践应用的进程,为实验项目成果的有效利用提供渠道。

品牌引领功能。我镇将青瓷培训社区学校的特色品牌,正积极引进和完善青瓷文化这一品牌。

 社会参与功能。青瓷特色项目的培训将有利于扩大辖区内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受众面,积极探索社区青少年等各类人群的社区教育形式,引导社区团队参与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受益于其市、区、镇合作共建的形式,将社区教育资源范围拓展至全市,实现多方联动、资源联盟的形成,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社会参与度,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并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