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陈荣海
2023-11-20
一:优秀传承人
陈荣海
二:相关项目
钩针编织
三:申报单位
临山镇成人学校、临山镇湖堤小学
四:个人简介
陈荣海,1991年生。2017年毕业于室内设计专业,任余姚市湖堤小学美术老师,秉承着:“每一位学生都是未来的艺术家”这一理念,开展钩针编织的探索和创新实践,使钩针编织大放异彩,成为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也成为钩针编织非遗传承人,主持学校钩针编织社团,帮助学校创建钩针编织传承基地,作品获宁波市优秀村礼。
五:主要事迹
用钩针编织艺术梦
2022年陈荣海老师的钩针编织技艺成为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人成为非遗传承人,学校成为传承基地,助力了临山镇的文化振兴走在时代前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新篇章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弘扬非遗文化,创新钩针编织技法和式样
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在“露、弹、密、柔、活”的艺术基础上引入动漫卡通人物元素。他针对传统编织材料单纯、颜色单一、款式单调的现状,大胆运用线状质材、更多颜色图案和空间款式,突破了钩针编织的传统樊篱,创造了大量玩偶编织作品,使钩针编织的作品更有现代感,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欢。
融入民族技艺,丰富钩针编织技法。他将东方民族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在钩针编织中融入刺绣、珠绣、片贴等民族传统技法,使作品展现一种全新的美学概念。珠绣与钩针编织相结合,编织成品珠光闪闪、晶莹华丽、色彩明快、具有浮雕质感,集中体现了典雅醇厚的东方文化魅力。
二、开展非遗教育,建设钩针编织系列课程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喜欢和愿意学习,陈荣海通过整理提炼,细化步骤、深化技能、创新展示,把钩针编织的“手头活”变成了趣味盎然的课。
建设精品课程,非遗进学校教室。他组建钩针编织社团,编写《钩针编织基础》校本教材,在艺术审美中实现劳动育人。他秉承“每一位学生都是未来艺术家”这一美学理念,指导低段学生进行钩针编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指导高段学生进行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编制实践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们在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创设品牌课程,非遗进文化礼堂。他制作课件,定期到临山镇各村的文化礼堂,向村民宣传钩针编织的文化价值,展示钩针编织技法和款式设计,指导村民进行钩针编织实践,引导村民捡回上世纪的“手工活”,村民用工余时间进行钩针编织每小时约值20多元,实现了勤劳致富。
培育网红课程,非遗进空中课堂。他以图片、短视频、小论文等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向网民宣传、介绍钩针编织文化、展示钩针编织作品的艺术魅力,网上指导钩针编织,让网民在欣赏、学习编织作品美的同时,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收获文化自信。他的空中课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红课。
目前,他已经培训了学生1000多人,培训村民100多人,网民500多人。
三、非遗展演推介,绽放青春光辉
“把钩针编织文化传承好、创新好和弘扬好”是陈荣海的使命。他的作品在余姚农博会、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旅游体育文化节-余姚站开幕式、宁波市“我们的村礼”评选等展示推介。受到文广科刘华、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凌宏等领导肯定。
作为青年教师,他将继续探索和实践钩针编织技艺,收集整理钩针编织的历史资料,完善场室布置,展示创新作品,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设计,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钩针编织创作活动中,培训更多钩针编织传承人,使钩针编织更具灵魂震撼力,让钩针编织绽放无限的艺术光彩。
六:贡献和成就
钩针编织技艺成功申报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姚市钩针编织非遗传承人。
主持学校钩针编织社团,帮助学校创建钩针编织传承基地。
创新钩针编织技法和式样,弘扬了非遗文化;
开设钩针编织课程,进学校教室、进文化礼堂,进空中课堂。
多个作品在央广网、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客户端、抖音《最美浙江》、姚界、阿拉余姚上发表。
2023年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礼”评选临山镇湖堤村钩针编织艺术品入选“优秀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