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团队走进常州,感受结构教学之美

2016-05-26 来源:镇海教育局

  52425日,在教研员朱声海老师的带领下,镇海区四所与新基础教育建立合作关系的学校数学组成员代表有幸赴江苏常州参加小学数学“练习课型”专题研讨会。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以当代中国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以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为对象,长达15年的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现已完成了对学校整体如何实现转型性变革、中小学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改革、教师发展、学校领导与管理等一系列研究,走出了一条如何在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下,通过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领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实现学校变革、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贯彻素质教育的现实之路。 

  短短2天的时间,学习小组聆听了8节练习课和4个研讨会,受益匪浅。戚墅堰东方小学为与会的教师带来2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周蝶老师和王莉老师将引起长方形面积变化的8种情况借助数形结合进行整合教学,将数学的教学结构性演绎得完美。局前街小学呈现了一节代数的《减法性质练习课》和一节图形的《三角形面积练习课》,在教材教学了三角形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后,周志华老师就如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图形内在关系的整体眼光,培养根据关系实现图形之间变换的转化眼光进行思考,将教材的内容拓展延伸,对学生而言是思维的飞跃。五星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课堂同样精彩,获得研讨专家的一致好评。 

  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围坐在一起,就之前的2节课发表个人观点。专家们各抒己见,既对授课教师的课堂呈现表示肯定,又真诚提出某些环节中个人的思考,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每位与会教师都得到了一定的成长。尤其是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吴亚萍老师的发言更是一语中的。吴老师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结构意识,就《减法性质练习课》一课,应关注符号特征以及数据特征,更要注意方法的提炼。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生长性、目的性和逻辑性。 

  此次活动,进一步揭开了“新基础教育”的神秘面纱,在思考与感悟中,拉近了学习小组与“新基础教育”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