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他们就是一群大孩子心中也有五彩缤纷的世界

2014-11-07 来源:江东教育局

 

每周四下午,市第三幼儿园的老师们都会为智障人群上课,已坚持四年
不少智障者的年纪比教师还大,老师们说

他们就是一群大孩子
心中也有五彩缤纷的世界

  ( 钱江晚报 11月7日 宁波城事 03版 见习记者 包晓敏)

  东柳街道的阳光驿站因帮助智障群体重返社会常被人点赞,去年,负责人肖宝珠被评为2013年度最美江东人。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住在东柳坊的吴阿姨打进热线电话说,她觉得阳光驿站背后的志愿者们同样了不起。这次她想推荐的“最美江东人”,是阳光驿站背后的幕后英雄。她们利用空余时间,义务助教阳光驿站,帮助智障群体重回社会。她们就是市第三幼儿园的全体老师。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再次走进阳光驿站,寻找这些最可爱的人。

  第一次去讲课

  回来偷偷抹眼泪

  2010年,市第三幼儿园的志愿教师队伍刚具雏形时,只要求党员老师参加活动。

  这让不是党员的王静君老师有些不服气。“尽管不是党员,但是我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向负责老师主动请缨,也想帮助那些特殊的“孩子们”。

  “第一次上课前,我自认为做好准备了。”但走进课堂后,王静君还是吃了一惊:这哪里是孩子,分明是一群和她一般大的同龄人,“有的年纪甚至比我还大”。

  就是这样一群“同龄人”,在她面前表现得好像四五岁的孩子一般,乐天而又敏感,动手欲强又有些笨拙。王静君说,那天原本打算教大家做一张小卡片,这是中班孩子的上课内容。虽然最后的完成度并不高,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因为心智不成熟,所以老师们一直管他们叫孩子们)的心情。

  每周一课

  坚持4年

  东柳街道的阳光驿站里,专门有一间会议室,这里是孩子们的课堂。第三幼儿园的全体60位老师,采用轮班制,在每个周四下午,来这为孩子们上课。

  时间还早,孩子们已经一个挨着一个坐在那里,等着老师来上课。聚在一起,他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宽敞的会议室里充满了私语声,间杂着几声抑制不住的大笑。整个房间显得有些吵闹。而这些声音,却随着老师的进门立即消弭无踪。

  这一次,三幼的何老师要教大家用一次性纸盘做小鱼。何老师细心地指导孩子们在加工好的盘子上贴上各种的纸片鱼鳞。似乎觉得有些困难,孩子们时不时地要求助老师。双面胶撕不下来了,鱼鳞颜色不知道怎么选了……在他们眼中,一切问题都能在老师这里得到答案。

  阳光驿站的负责人肖宝珠说,开课不久后,她就发现学员们的变化很大。“个性开朗了,动手能力变强了,我们的劝说也更听得进去了。”对于三幼老师们的努力,肖宝珠不吝溢美之词。

  而对三幼的老师们来说,有喜悦,有感动,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连续四年参加活动的叶晓盈老师说,“我是一名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我是一位母亲,他们好比是我的孩子。我放不下他们。”将心比心,三幼的老师们用自己的爱心把这门课程坚持下去。一坚持,就是4年。

  他们需要

  更多人的关注

  “给他们上了那么久的课,他们都认得我们了。”中(2)班的王宇容老师说,上班时经常会遇到,他们会很认真地走上前,和她问好。

  王宇容敛起笑容说,常常能看到他们在附近,“看得出,他们非常向往幼儿园。”但是病症,让他们失去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上学的机会。“平时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家人,他们也没有聊天对象。”

  “他们渴望倾诉,渴望认同。所以他们非常期盼每周四的课程。”王宇容说,有时候课程结束了,孩子们还会央求老师多留一会,陪他们聊聊天。

  王静君说,自己坚持得越久,就越加感受到单枪匹马的力量有多薄弱。

  “他们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关注。”王静君说,我们距离他们太远了,就好像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我们以为,和他们不一样。但其实,他们心中同样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也有血有肉,有欢笑,有苦恼。只不过,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来帮助他们顽强生长,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王静君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平等地面对他们,温柔地释放善意,让他们对于生活的记忆,充满阳光与温暖。

(摘自:http://qjwb.zjol.com.cn/html/2014-11/07/content_2875085.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