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平凡的生命也能迸发出非凡的光芒

2016-12-13

    书是朋友,它能带给我们快乐,安慰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增长智慧。书是伴侣,它与我们有浓厚的感情,伴随我们成长。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桌一椅,静心坐下来和书中的人物交流,和好书在一起,永远都不会疲惫。

    学生时代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小说。看过中国的四大名著,也拜读过不少世界名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悲惨世界》、高尔基的《童年》、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读小说就成了奢侈的享受,因为工作的需要,读的多是工具书、教科书和政治理论书。后来有了电视、电脑,更是感觉好象很久没有看小说书了。这次老年大学的读书节,又促使我再次拜读了自己喜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时代正值青春年少,求知欲旺盛,对未来充满渴望,很快就被书中描写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倔强不屈的性格,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还有他与少女佟尼亚在湖畔相识、相恋时的情景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侯差不多是一口气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时隔五十年后,捧起这部书再看,细细品味,觉得别有一番感触在心头。

    这部小说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而创作的,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少年时期的他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的叛逆性格。不久后,他投身革命,当过兵,打过仗,在战斗中受伤,后退伍来到地方工作,参加铁路建设。因不知疲倦的忘我劳动,导致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最后双目失明,瘫痪,重度残疾。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以超人的毅力进行文学创作,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长篇小说。他写这部小说时很年轻,第一部出版时只有27岁,活到32岁时便因身体状况日益恶化而去世。因此人的价值是不以年龄大小而论的,他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以超人的毅力,在重度残疾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部优秀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长期以来受到读者喜爱,广泛流传,除了主人翁意志坚强,积极进取,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能够激励人外,同小说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是分不开的。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有血有肉,具有动感,好象就在读者眼前一样。这是由于作者善于使用形象的话语、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刻画人物时,能够抓住其特征,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比如写神父:虚胖,身穿法衣,脖子上挂着厚重的十字架,两只小眼睛射出凶光。让读者一看,就像这位神父站在面前一样。 在写人记事时,作者注意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手段来表现人物与场景,全方位地展现出一幅画面,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有现场感。比如主人翁在湖畔与少女佟尼亚邂逅相识的一场重头戏:在视觉上,湖岸边的佟尼亚,穿着蓝条纹领子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花边短袜紧裹着晒黑的匀称的小腿,脚上是一双棕色便鞋。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辩子。在听觉上,当主人翁全神贯注地钓鱼时,背后传来了一个少女清脆的声音“这儿怎么能钓着鱼呢?”……两人精彩的对话加上各自的表情动作与心理活动,使这些画面久久地停留在我脑海中。

     好的作品总是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活在了我的心里,他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平凡的生命也能迸发出非凡的光芒。

    经典的书籍,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领悟。